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六一六章 镇南王的魔爪(1/2)

小说:大明之五好青年 作者:木允锋 更新时间:2024-01-15 00:04:15
  海外这些商人头上必须得压着把刀才行……

  这些人可没什么国家观念。

  对于商人来说,只要可以赚钱那没什么不能卖的,北方的晋商如此,南方的闽商也一样,荷兰人第一次侵占澎湖就是佛大泥或者说北大年的闽商李锦鼓动。他和另外几个漳州商人在北大年经商,实际上就是类似于李旦这样亦商亦盗的,他们想要扩大生意规模,而荷兰人想和葡萄牙人一样得到一个贸易据点。

  然后双方一拍即合。

  他们带着荷兰人趁明军不在迅速侵占了澎湖。

  然后他们去忽悠福建的地方官,让后者跟当年广东那些受葡萄牙人贿赂接受其居住的官员一样,接受荷兰人在澎湖的居住并进行合法通商。

  但他们失败了。

  他们选择的时机不好。

  葡萄牙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当时文官控制海岸,他们很乐意用这种方式多一个贸易港捞钱,但荷兰人到的时候,福建海关已经被万历的税监控制了,如果让荷兰人转为合法的贸易,那好处都落在税监手里了,所以地方官员们严词拒绝……

  不能让万历赚钱。

  荷兰人的贸易非法,那么海上还是随便走私,官员随便官绅勾结捞钱。

  荷兰人贸易合法……

  也能捞,但合法的贸易,终归不如非法的贸易容易捞钱啊,敲诈合法商人是要顾及很多东西的,比如脸面什么的,但敲诈走私商就不用在乎脸面了。

  官员们都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他们强行驱逐。

  但这件事不论真正的内幕如何,北大年的闽商为荷兰人当带路党是事实,这些商人们在需要卖国时候,是丝毫不会犹豫的,这一点上看朱元璋鄙视他们也没什么错误。

  资本家无国界。

  所以杨信想要控制海上贸易,首先就得给这些人头上放把刀,不要以为国家为商人们撑腰,商人们就感恩戴德对国家忠心耿耿了,需要卖国时候他们不会犹豫的。不过幸好他们也都是聪明人,懂事,知道面对不可抗拒的力量时候,也通常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所以只需要让他们见识到自己的不可抗拒之力就可以了。

  他们会懂事的。

  远征舰队就这样起航,这时候已经是深秋,风向已经开始改变,他们将乘着北风南下台湾。

  这时候的台湾已经变成了大明的台湾宣抚司,但宣抚使就是镇南王亲自兼任,理论上归属福建都指挥使司统辖……

  当然,这只是说说。

  福建掌印都司哪敢管镇南王。

  台湾宣抚司辖台湾,淡水,基隆三个长官司,都是是交税的,只不过宣抚司是宣抚使交一个总的。

  后一个原本是鸡笼,但镇南王改成基隆,台湾长官司以李国助为长官,剩下两个都是杨家的。基本上就是杨家开拓台北,李家开拓台南,但这些年因为捕鲸业,杨家在台南也有一个据点。杨家以当年那批贵州人为主,另外加上从各地招募的垦荒队,再加上部分家丁,总之人口差不多七万。他们在淡水一带垦荒已经超过五十万亩,除了自己吃还供应钓鱼岛的鸟粪苦力,另外就是运往北方出售了。

  再就是基隆一带商业补给。

  那里不但是杨家船队自己的补给站,同样也是所有走黑潮航线,甚至包括西班牙商船的补给站。

  所有这条线都走那里。

  李家这些年也从福建招募了差不多三万移民,垦荒超过二十万亩,不过他们不光种稻,还在种甘蔗,然后制糖卖给荷兰人,再就是大量猎鹿并向倭国出售鹿皮……

  杨信也猎。

  只不过他的鹿皮都用来给精锐猎兵包裹子弹了。

  总之目前的台湾,在经过了近五年的发展后,已经迅速成为了一片繁荣的乐土,毕竟那里是真好,除了疫病多些之外,剩下几乎没有让人不喜欢的。无论杨家还是李家,开垦的都是平原上最肥沃土地,而且都是可以引水灌溉的,在使用鸟粪之后亩产轻松过五石,七石以上不稀罕,而且这些土地都是双季稻。

  一年产十石稻谷啊!

  无论是那些贵州山民还是福建贫民全都过得如沐春风般。

  至于双方关系……

  双方其实根本挨不着,中间还有大片土地隔着,估计三十年內开发不到一起。

  不过杨信也已经采取预防措施了,他给李国助派了任务,每年必须互换一千女人。

  也就是他的人必须嫁一千个女人到李家的垦荒区,李家的垦荒区也必须嫁一千个女人到他的垦荒区。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无论以什么方式,哄也罢逼也罢,就是花巨额聘礼也必须完成,总之就是必须每年通婚一千家。对于那些互相婚嫁的有额外奖励,比如说奖励耕牛马匹之类,但完不成任务的,那就是地方上的官员倒霉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之五好青年,大明之五好青年最新章节,大明之五好青年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