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四六一章 反贼们的最好用途(1/2)

小说:大明之五好青年 作者:木允锋 更新时间:2024-01-15 00:04:15
  杨都督的河马……

  杨都督的河马已经到达。

  通州,援朝军大营。

  “李锦。”

  杨信捧着花名册,站在一个二十出头的男子面前说道。

  “到!”

  后者像之前他检阅过的那些一样,摆出昂首挺胸的架势喊道。

  一张虽然年纪不大但也饱经沧桑的脸,在长年阳光曝晒中黑黢黢的,嘴上乱糟糟的小胡子,略微露出一点大黄牙,喷着满口的臭气,不过身子骨可以,也就是瘦一点,如果多吃些再勤于锻炼,还是能称得上一条壮汉的。而且明显也练过武,这倒是很正常,陕北那地方多多少少都能打几下,要不然怎么一下子出了那么多能打的。

  “你的胸膛可以挺得再高一些。”

  杨信满意地说道。

  李锦赶紧继续挺胸收腹。

  杨信的援朝军主力开始陆续到达。

  这些人都是他在陕西的各处商号就地招募,总共招募一万人,其中倒是足有四千强行摊派给了延安府的商号,目前陕西布政使司下属总共八个府,剩下就是一堆卫了。至于从兰州向西到嘉峪关这一块,都属于陕西行都司,情况类似于辽东,不过辽东终究还是有几个府州,但陕西行都司全是卫所,甘肃总兵驻甘州也就是张掖,光甘州就五个卫,整个河西走廊十几个卫。

  包括西宁卫。

  祁秉忠就是那里的小土司。

  而大明在青藏高原的实际控制区边界,在青海湖南边,属于临洮府,距离星宿海直线五百里,不过人口就不提也罢了,基本上就是几个军屯。

  陕西的人口核心区就是西安府。

  以这时候关中的农业水平,西安府仍旧能够一直稳居赋税第三,仅次于苏州府和松江府,北方第一,第四是济南府,而第五是常州府,这就是为什么苏松常至关重要。

  大明赋税前五的府三个挤在那一小片地方。

  不过杨信暂时不会从西安府招太多人,饥荒蔓延到那里终究需要些时间,而且从西安府向南移民路途更近,同样赈济灾民也更容易,虽然黄河的确很难过三门峡,但终究还是能依赖一部分水运的。

  陕北可是纯粹陆路。

  赈灾难度不是一个级别。

  他的招募范围主要就是延安,庆阳,平凉三府,另外再加上榆林卫,至于临近的宁夏各卫就算了,南边的临洮等府也算了,他的目标就是先撑过第一波,也就是陕北的毁灭性旱灾,然后再研究其他的,最终这些陆续到达的新兵里面,超过三分之一是延安府的,而这里面最让他意外的就是李锦。

  不过还得确认一下。

  “家里还有什么亲人吗?”

  杨信问道。

  “回侯爷,光棍一条,父母都没了,家里就还有个叔叔,当驿卒。”

  李锦回答。

  这就可以了,这就可以确认了。

  “回头到朝鲜,给你发个朝鲜娘们!”

  杨都督说道。

  他前面立刻一片欢乐的笑声。

  “不光是他,你们人人都有份,你们都是陕西人,唐朝时候新罗婢可是最受大户人家喜欢的,那朝鲜人就是新罗遗种,你们也跟老祖宗一样,一人带个新罗婢回去。”

  杨都督说道。

  不得不说杨都督说话超好听,这些西北大汉们长途跋涉的疲惫一扫而光。

  “你们谁会骑马?”

  他紧接着喊道。

  然后包括李锦在内不少人走出。

  这其实还没到齐,只不过到了两千人,其他都在路上,不过很显然他们会骑马的比例很高,倒是近千人会骑,不过用不了这么多,朝鲜的山区地形不适合大队骑兵。碧蹄馆之战,李如松四千骑兵就已经被迫分割成了一个个小战场,要不然也不至于被倭军困住,就是山区地形破碎,他根本无法玩真正骑兵碾压,最后不得不变成一个个骑兵小队与倭军在山间厮杀。

  所以这支援朝军还是步兵为主。

  杨信在人群中迅速走了一圈,只是从中挑出个头不算太高的。

  这些普遍身子骨架稍大,再营养跟上一个个都是彪形大汉,这作为骑兵并不是什么优势,毕竟蒙古马本身负重有限,来个一百六七十斤的,再加上盔甲武器就奔着二百了,对于这些战马有点残忍,不过这两年杨都督也得到了不少马瓦里马,正在河间的马场,但数量上远远不够。

  这支援朝军骑兵还得骑蒙古马。

  这也没办法。

  杨信最终保留五百人,包括张献忠三人。

  这就是他的第一个骑兵营了。

  这一万援朝军是要编四个旅的,每个旅一个骑兵营,至于骑兵营的军官已经在旁边等着了,这是从曹文诏那里调来的,为首的也是一个让杨信意外的名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之五好青年,大明之五好青年最新章节,大明之五好青年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