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三一一章 他来了(1/2)

小说:大明之五好青年 作者:木允锋 更新时间:2024-01-15 00:04:15
  清洗是不能清洗的。

  杨信此行目的只是海关改革,建立一个真正的海关税收体系,然后逼迫广州本地豪强接过包税的担子。

  清洗官场对他此行没有任何用处。

  他就是震慑而已。

  当然,真有那些不开眼的跳出来,那也就只能拍死了,但如果这些官员都还算懂事,那么从他们身上榨出些油水就行了,现在对杨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以最快速度捞银子。

  山东的地震已经发生。

  以郓城为中心的这场六级地震,目前在广东只是得到邸报上的寥寥几笔,具体破坏程度并没有提,不过这个时代的房屋结构,在这个级别的地震面前完全就是渣渣。而且邸报上说的只是第一场地震,接下来的近两个月时间里,冀鲁豫交界这一带持续地震,直到四月底才终于停下,虽然九千岁和方从哲肯定会进行救济防止出现造反,但是……

  他们手中也得有银子才行。

  而杨信就是给他们来筹集救灾银子的。

  进驻澳门的第二天下午,在杨信的催促下,澳门的葡萄牙商人终于给他凑齐了第一笔罚款。

  这里又不缺银子。

  实际上他们一共凑了二十八万比索。

  紧接着杨信就从徐如珂的广东海道副使衙门发出五百里加急,将这个消息通知九千岁,告诉他已经到手一笔银子,而这笔银子由守诚钱庄在京城向户部直接支付,作为葡萄牙人的第一笔罚款。山东莱芜人的户部尚书亓诗教,直接就可以用这笔银子救灾了,虽然具体天启会批准多少救灾款暂时还不知道,但方从哲和亓诗教肯定会尽量让这二十万全部用于救灾。

  至于官员贪墨……

  这个杨信暂时也无可奈何。

  但好在亓诗教那里会尽量控制的,说到底他家就在那里,出现造反的他家跟着倒霉。

  总之第一笔罚款顺利到手。

  而同时他的部下彻底完成对澳门的控制,甚至从铸炮厂拖出四门已经完工的十八磅重炮,直接拖到了西望洋山架起,而东望洋和炮台山同样架起了大炮,四个步兵营分别驻扎三处和兵工厂,舰队的二十六艘巡洋舰开始巡弋珠江口,就这样澳门迅速被杨信打造成了要塞。

  至于其他一切照旧。

  因为并不是贸易季,其实这时候澳门并不算繁忙,主要就是些跑来交易的走私商而已,而且不是什么大宗走私,就是广州周围乡民,驾驶小船,甚至还有挑着担子的,把各种货物送到这里,由葡萄牙人收购并入库,等待贸易季节的商船到达。

  这是广东走私的一种很重要方式。

  不要小看这些小走私商,他们甚至能在官府的人到达前,把葡萄牙人的一整船香料瓜分殆尽。

  他们原本是不交税的。

  他们就不是合法贸易交个屁,大明就三十六行可以贸易。

  但现在他们的三大保护者全在杨信的监狱。

  香山县,驻军,市舶司这三大贼窝的老大都在监狱里受苦呢,这里完全被杨信控制,那么他们也就只能交税,虽然这些家伙都很恼火但也没用,毕竟那八颗人头就挂在码头,这些小走私商还是没能力对抗大炮的。

  不过让杨信意外的是,这里面大米居然也是走私品,而且还是重要走私品。

  广州官方严禁民间把大米卖到这里,有销售许可的只有三十六行的商人。

  实际上广州同样缺粮。

  这个原本大明最重要稻米产地之一,情况和苏州差不多,因为种桑养蚕及大量种植甘蔗榨糖,导致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少,粮食完全依赖外部补给,这样运到澳门的米多了,广州的米就少了。这里的葡萄牙人的确不多,但这里也是海上走私商和海盗的重要补给站,他们也得在这里买米,所以广州官方严控向澳门的大米运输。

  但这样就便宜了走私商。

  被称为白艚的运粮船不断把大米运到这里。

  而且这些船并不一定是广东的,甚至就连福建的都有,这些白艚船甚至会造成粤东一带粮食紧张,因为大米是这一带运出的。

  “这才叫赚钱不要命呢!”

  杨信无语道。

  李元在一旁战战兢兢地伺候着。

  话说这种走私盛况都是在他无视下的,杨都督只要想治罪,现在就可以拿尚方宝剑砍他,他可是军职,杨信想砍就砍的,不过杨都督对军方明显比对文官好得多,虽然抓了前山寨参将,但对其他的却都没动手,甚至对这种走私盛况也没有太多表示。

  除了必须交税,就算对白艚走私粮食也不管。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之五好青年,大明之五好青年最新章节,大明之五好青年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