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二三二章 就这样被你征服(1/2)

小说:大明之五好青年 作者:木允锋 更新时间:2024-01-15 00:04:15
  “明卿兄救我!”

  原本历史上在常州献城投降的庄应会,被五花大绑着跪在运河边,伴着两旁绝望的号哭声,凄惨地朝着运河上喊道。

  在那里一艘船正驶过。

  当初怂恿他身先士卒的陈仁锡正站在那船头,和几个他不认识的士子在说着话,尽管相距不过十丈多点,但却没有转头看他哪怕一眼,就仿佛他根本不存在一样,然后伴着脚下船的迅速前进,直接奔向前面已经开放的运河浮桥……

  后面还有更多这样的船。

  正在运河边砍下的一颗颗人头让这些青虫瞬间清醒了。

  没人再闹了。

  全都老老实实承认了失败。

  就在前面那些阻挡的船只被撑走后,后面那些载着青虫的船只,全都在岸边无数目光的注视下,仿佛他们不是来堵运河的一份子般,一边对岸边的杀戮视若无睹,一边迅速向前通过浮桥,继续驶往遥远的北方终点……

  还是要去请愿的。

  堵运河只是意外而已,只是一群头脑不冷静的士子个人行为,像后面这些都是饱读圣贤书,都是公忠体国的,他们对杨信的恶行不满,也只会通过合法手段去京城敲登闻鼓。他们怎么会堵运河,这种明显试图为个人利益要挟皇帝的行为岂是忠臣义士所为,之前只是他们堵了前面,后面的忠臣义士也没法继续向前而已。

  绝对不是一起堵漕运。

  他们对于这些不识大体的士子一样是要唾弃的。

  反正事情就这样了。

  话说不这样还能怎样?

  继续向前堵,那杨信的屠刀肯定接着落下,这个恶贼已经在岸边摆上一个个万人敌等着了,那毒烟一熏谁也扛不住,任何阵势也得崩溃。跟这种奸臣没有道理可讲,大家还是继续在陈幼学带领下北上,到京城敲登闻鼓向皇帝递请愿书才是正理。

  总之所有青虫以最快速度通过扬州钞关。

  而在他们后面甚至原本被堵住的漕船都已经开动,扬州运河堵了整整五天之后,在这第六天被杨信的屠刀硬生生通开,这场轰轰烈烈的堵运河大戏,就这样以青虫们的失败而告终。这时候甚至就连京城里天启处置的圣旨都还没来,毕竟五百里加急往返也得至少八天时间。

  实际上天启早知道这些,杨信从鼋头渚回来就把奏折送去了。

  同样在这里大开杀戒,用一批士子的人头彻底震慑江南士绅,这也是杨信和天启计划好了的。

  天启同样也想砍一批人头。

  但他作为皇帝必须维护形象,所以这个恶人由杨信来做,杨信在处置此事的圣旨到达前,迅速用这种手段解决此事,但天启的圣旨内容肯定是安抚,无非就是在南京指定哪个大臣,过来安抚一下士子们。但他的圣旨到的时候,杨信已经把人头都砍了,那这件事就属于令人遗憾了,事后再给杨信罚一年的俸禄,他们君臣俩就把这件事糊弄过去了。

  至于那些文官弹劾杨信……

  九千岁那里堆了整整一箱子的弹劾呢!

  愿意弹劾就弹劾呗,反正皇上又从来不看,九千岁也从来不往内阁送,这样的奏折只要那些官员愿意,他们就是赶着马车往通政司送都没用。

  “你们这些骗子!”

  庄应会看着陈仁锡那从面前经过的身影,悲愤地咒骂着。

  陈仁锡肯定听到了。

  但是……

  他依然没看这里哪怕一眼。

  庄应会长叹一声,估计是叹息自己的愚蠢,怎么就相信了这些家伙,然后他看了看两旁一颗颗死不瞑目的人头,而就在此时他头顶一道寒光划落……

  “看看吧,这就是圣贤弟子。

  唐朝时候的书生喊着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追求的是下马写诗上马砍人千里觅封侯。宋朝时候好歹还有岳麓书院所有学生为迎击胡虏战死,还有崖山的宁死不降。到咱们大明这才砍了一百来颗人头,就一下子全都老实了,再过几百年,估计就用不着砍人头了。

  直接就会跪下献媚了。

  这可真是一辈不如一辈了!”

  杨信感慨地说。

  “你是在说我吗?”

  衍圣公幽幽地说道。

  “呃,咱们是朋友,我岂能这么说你!”

  杨信说道。

  “不过这儒家弟子的确需要好好整肃一下了,回头你给陛下上个奏折什么的,就说要恢复君子六艺,这儒生骨头越来越软,说到底就是平日不锻炼。你应该提议以后科举取士必须要考君子六艺,也不用太好,能达到熊廷弼的水平就行了,达不到的就算是举人也不能考进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之五好青年,大明之五好青年最新章节,大明之五好青年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