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后。

  “很热闹嘛!”

  杨信带着满意的表情说道。

  此时的他正横担着那根立志要向赵大学习的铁力木哨棒,恍如猴哥般站在沟壑纵横的土路上,看着前面一座不小的村庄。

  时间还没出正月。

  没有多少热量的阳光,照耀在干旱的土地上,顽强坚持了一个冬天的冬小麦恍如冰原上垂死的地衣,紧贴在一片片农田中,寒冷的西北风刮过,带起尘沙飞扬。看不到灌溉的水渠,也就是说这些都不是水浇田,这些冬小麦能够收获多少完全听天由命。而在这片明显缺乏生机的颜色中,是一座座破败的草屋,在一圈圈土坯的院墙包围中,到处都是腐朽的颜色。

  倒是还有几处砖瓦的宅院,恍如麻雀堆里几只灰鸽子。

  但街道上很热闹。

  尽管只有一条街,但街上依旧人头攒动,绝大多数人都破衣烂衫面带菜色,却激动地聚集在最大的宅院前,里面隐然传来锣鼓声,还有不少人甚至跪伏当街,向着那座宅院虔诚叩拜……

  这里叫徐家庄。

  据说是徐鸿儒传教的总坛。

  这东西根本不用查,人家那就是公开传教的,郓城,巨野两县从官府到民间尽人皆知,上至县衙的官吏,下至贫民百姓无人不知。

  这东西要传教就必须得聚众,这又不是现代有各种通讯手段,沟通完全靠吼的时代想传播什么教义,唯一的办法就是聚集起来公开宣讲,毕竟他们的目标绝大多数都不识字。而一旦聚众宣讲,或许县太爷可能不知道,毕竟县太爷就是来捞钱的,除非那种难得的好官,否则不一定会那么勤快,会放下身段时常出去体察民情。

  他们更喜欢在县衙坐等收钱。

  但地方士绅和衙门胥吏之类,绝对不可能不知道。

  可他们不会管。

  因为但凡这样传教的,都会伴随着大肆敛财,传教又不是不花钱,石佛口王家就靠这种手段聚敛富可敌国的财富,甚至能靠这些财富结交到宫里太监,对外声称自己是皇亲国戚,在京城都能公然传教。

  徐鸿儒也一样。

  他可是王森的主要弟子。

  而他聚敛财富的同时,也会结交地方士绅,衙门官吏,后者即舍不得他日常打点的好处,又怕他们暗中对自己不利,比如像对付杨信一样射黑箭,最后就全当没看见甚至充当保护伞。反正他们只要不造反,那就完全没什么可顾虑的,皇权不下县的时代,只要胥吏和士绅保持默契,就根本不用担心会出事,可以说自古所有类似以宗教来造反的都是这样。都是地方上不负责任的官员和以利勾结的士绅胥吏,一步步把他们养大养到他们突然发难的,而一旦他们造反,这些人也往往是第一批倒霉。

  真正的秘密宗教不存在。

  因为根本无法传播,洪天王的崛起也一样是如此。

  对皇帝来说的确是秘密的,但对下面的士绅来说根本没有秘密。

  所以杨信找到这里很简单。

  他就是拿一钱银子叫过一个路人,问传说中的活神仙在哪里,然后那个路人就告诉他,今天活神仙就在这里开坛授法,他跟着那些恍如赶集般的行人过来就行了。

  就这么简单。

  头戴毡笠的杨信就那么一脸欣慰地看着。

  他身旁一个村妇走过,颇为**地看着他,扭了扭水桶粗的腰肢,杨信报以灿烂的笑容……

  “这小哥……”

  村妇的话音戛然而止。

  因为杨信手中哨棒向上一抛,瞬间脱下了外面的皮袍,露出里面一条过肩的龙。

  呃,飞鱼。

  不认识飞鱼服的村妇惊叫一声,紧接着那皮袍就罩在了她脸上,而亮出飞鱼服的杨信,随手接住落下的哨棒继续横担在肩头,看着前方已经有人回头的街道……

  “徐鸿儒,你的案子发了!”

  他骤然间大吼一声。

  前面数百双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杨信视若无睹。

  “徐鸿儒,你的案子发了,王好贤已经被抓,供出你们起兵造反的阴谋,徐鸿儒,你造反的案子发了,王好贤已经把你卖了,石佛口王家把你卖了,他们说都是你主谋的,是你以闻香教煽诱愚民,聚众以图谋反。”

  他继续吼道。

  前面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惊愕地看着他。

  “哪里来的疯子,立刻抓起来!”

  一个人突然喝道。

  “玛的,连锦衣卫都不认识还敢图谋造反?”

  杨信无语道。

  不过那些乡民还真不认识飞鱼服,那个人明显是个首领,伴随他的命令,最近的那些壮汉立刻扑过来,这地方民风一向彪悍,甚至两个直接抄起竖在墙边的锄头,高举过头顶转眼到了跟前。杨信活动了一下脖子,就在两个锄头同时落下的瞬间,骤然跃起一下子从两个锄头间掠过,担在脖子后的哨棒在他从两个教徒中间冲过的瞬间,把他俩撞得直接倒翻回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之五好青年,大明之五好青年最新章节,大明之五好青年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