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壬字卷 第二百四十八节 走先手胸怀天下(2/2)

小说:数风流人物 作者:瑞根 更新时间:2022-05-06 16:48:24
  

  这一点山陕商人和庄立民他们都隐约意识到了,他们也乐得如此,傍着冯紫英这样一个蒸蒸日上的政坛新星,他们的生意也能获得进一步的扩张,何乐而不为呢?

  随着牛继宗带领老宣府镇出走山东,使得宣府镇防区出现巨大空档,兵部紧急组建新的宣府镇。

  考虑到蓟镇、山西镇都要面临战事,大同镇同样被孙绍祖带走大半,所以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从新组建的京营中抽调部分兵力作为基干力量组建新宣府镇,以防止北面边墙外的察哈尔人趁机袭击。

  杨肇基一部便获得了这样的机会,直接抽调进入组建新宣府镇,现在便驻军在龙门卫。

  冯紫英对王绍全的回答不太满意,但也知道不太可能改变这种局面。

  老爹的西北军还是没被看上眼,但是考虑到现在要对西北军大规模换装也不现实,毕竟十多万大军,即便是京畿钢铁军工建材联合体生产规模不断扩张,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生产出这么多火铳,而且还要考虑工艺革新,现在生产出来的火铳未必就是最好的。

  另外一个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西北军马上就要嫁入山东战场,这个时候换装也来不及训练,反而会影响战斗力,所以只给西北军换装不到一万五千人,这一部分都是冯唐在庆阳练兵时就有意进行了火器训练的,只不过当时是两三人一支火铳轮训,而等到火铳一到,便能直接换装装备,成为实打实的火器部队。

  “大人,西北军那边也通过兵部和我们这边联系了,实际上我们这边的自生火铳生产出来基本上就是满足西北军需求的,只是自生火铳产量太小,估计到今年年底才能有所好转,但是即便那样,产能也很有限。”王绍全见冯紫英脸色不悦,主动解释道:“令尊的意思也是不必急于一时,自生火铳先满足一部,形成战斗力更合适。”

  冯紫英点点头,老爹的意见是中肯切实的,一味追求大规模换装,不但会让兵部那边承受不起,引来不满,而且也未必就让战斗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甚至会适得其反。

  基础训练跟不上,战术训练缺乏,真正上了战场没准儿就会被敌人所乘。

  不急,慢慢来,还有的是机会,对朝廷来说,只要财政不崩,海贸不断,钱粮不绝,那就一切都不是问题,至于兵力,那有的是人力来补充。

  丢开这些心思,冯紫英又问了水泥的情况。

  不出所料,仍然是供不应求,而且是严重供不应求,哪里都是如此。

  现在的水泥既要满足京畿这边,但是又不能耽误南运到江南那边赚大钱,所以也是两头作难。

  當下石景山那邊也正在新建一家,但是即便建成全面投产也不可能滿足得了京师需求,现在京师的水泥主要还是来自永平府这边,只是运输是个大问题,前期主要依靠大车运输,成本实在有些高,所以这极大的影响推广使用。

  好在现在从榆关经大沽口卫河直入丁字沽,这样可以直抵通州,路程绕了点儿,但是运输成本却是大大下降,这是最受欢迎的,这也是冯紫英看好天津建城的关键,扼河海运输咽喉,没理由发展不起来。

  冯紫英和王绍全谈了在天津那边兴建一家水泥工坊的意图,王绍全自無不允。

  位置倒是选的好,但规模算不上大,对于当下山陕商人来说,他们的心思都还在如何扩大产能占领江南市场,对于天津这里建一家并无异议,这可是冯紫英首次提要求,而且也感觉这位冯大人似乎有意让对方也加入山陕商人这个群体中来,这不是坏事儿。

  就目前的时代来说,打仗还说不上是打工业实力,更多的还是靠人头和后勤补给,但是冯紫英清楚,随着时代变迁,火器的大规模运用,迟早要进入靠人口和工业实力来决定胜负的阶段,而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加快这一步伐。

  面对着北方建州女真和察哈尔人的威胁,现在,甚至今后一段时间里,大周在辽东那边可能都还会暂居劣势,努尔哈赤的确是个人物,但也仅止于此了,只要缓过这一段时间,给自己机会来慢慢调理大周这个病得不轻的病夫,他有信心来解决前世中难以弥补的祸端。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数风流人物,数风流人物最新章节,数风流人物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