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的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既强调了利益,又迎合了盛唐皇帝的虚荣心。盛唐皇帝的脸色缓和了许多,开始认真考虑议和之事。
但就在这时,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陛下,秦桧巧舌如簧,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迷惑我朝。南宋若真心求和,为何不直接举国投降,还要保留部分领土?这分明是心怀不轨!” 说话的是盛唐的一位武将,他手握重兵,在朝堂上颇有话语权。
朝堂的局势再次变得扑朔迷离,秦桧该如何应对,才能让盛唐皇帝最终答应议和呢?
武将的质疑让秦桧心头一紧,他深知,在这盛唐朝堂之上,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面对武将的咄咄逼人,秦桧深吸一口气,脸上依旧保持着恭敬的微笑,缓缓说道:“将军所言差矣。我朝此次求和,是真心实意渴望和平。保留部分领土,并非心怀不轨,而是为了更好地履行议和条款。若南宋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又如何能按时进贡、维持互市?况且,我朝皇帝已下定决心,割让三城,这已是极大的诚意。若贵国得寸进尺,非要南宋举国投降,那恐怕只会激起我朝百姓的反抗之心,即便贵国能凭借武力占领南宋,也难以长久统治,到时候必定会陷入无尽的纷争与叛乱之中,这对贵国又有何好处呢?”
秦桧的这番话,巧妙地将问题引向了实际治理的层面,让盛唐皇帝和众大臣不得不重新思考。朝堂之上,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然而,武将依旧不依不饶:“哼!说得好听!南宋不过是想苟延残喘罢了。我大唐铁骑,踏平南宋如探囊取物,何须与他们议和!”
就在双方争论不休之际,盛唐皇帝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目光深邃,在秦桧和武将之间来回扫视,片刻后缓缓说道:“秦爱卿,朕问你,若朕答应议和,你如何保证南宋不会反悔?”
秦桧心中一喜,知道事情有了转机,连忙跪地叩首:“陛下放心,我朝皇帝愿以皇室宗亲为人质,留在长安。同时,两国可签订盟约,昭告天下,若南宋违背盟约,甘愿接受天下人的唾弃和贵国的惩罚。而且,臣此次出使,肩负着我朝皇帝和万千百姓的期望,定当竭尽全力维护盟约,若有半点差错,臣愿以死谢罪!”
秦桧言辞恳切,态度坚决,让盛唐皇帝心中的疑虑渐渐打消。经过一番权衡,盛唐皇帝终于开口:“好!朕就给南宋一个机会。不过,议和条款还需细细商议,鸿胪寺即刻安排,秦爱卿且先在驿馆休息,等待下一步通知。”
秦桧大喜过望,再次叩首谢恩:“谢陛下隆恩!臣定当全力配合商议,确保议和顺利进行。”
退出皇宫后,秦桧松了一口气。然而,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议和条款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南宋王朝的利益,稍有不慎,就可能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在驿馆中,秦桧还没来得及休息,便有不少人前来拜访。有盛唐的官员,想从他这里打探南宋的虚实;也有商人,想提前了解互市的商机;甚至还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试图拉拢他,为自己谋取利益。秦桧深知这些人的目的,表面上热情接待,言辞谨慎,不透露半点关键信息,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在接下来的议和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与此同时,在临安的南宋皇宫内,赵不疑也在焦急地等待着秦桧的消息。他不知道秦桧能否成功议和,也不知道议和的条件是否能让南宋承受。朝堂之上,主战派和主和派依旧争论不休,让他心烦意乱。
而在盛唐的暗处,一股暗流也在悄然涌动。一些势力并不希望两国议和,他们妄图通过战争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开始暗中谋划,准备破坏议和之事,一场新的危机正在向秦桧逼近……
驿馆的夜晚,秦桧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思绪万千。议和之事看似有了转机,但他清楚,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荆棘。
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秦桧警惕地起身,手按在腰间的佩剑上。“谁?” 他低声喝道。
“秦大人,是我。” 一个低沉的声音从门外传来。秦桧打开门,只见一个身着黑衣、蒙着面的人闪身而入。
“你是何人?深夜到此何事?” 秦桧目光如炬,盯着黑衣人。
黑衣人摘下蒙面巾,露出一张陌生的面孔:“秦大人勿惊,在下乃受他人之托,前来给大人送个消息。”
“什么消息?”
“秦大人,您可知,朝堂上虽有不少人支持议和,但也有一股势力在暗中反对。他们计划在议和条款商议之时,制造混乱,破坏议和。而且,他们还打算对大人不利,您务必小心。”
秦桧心中一紧,没想到反对议和的势力竟然如此迫不及待。“你为何要告诉我这些?背后之人又是谁?”
黑衣人摇摇头:“大人,我只是个传话的,其他一概不知。不过,大人若想顺利完成议和,就必须早做准备。” 说完,黑衣人转身离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秦桧关上门,在屋内来回踱步。他知道,这个消息虽然不知真假,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立刻召集自己的心腹随从,商议应对之策。
“大人,既然有人要对您不利,我们不如加强戒备,减少外出,以防不测。” 一个随从建议道。
秦桧却摇摇头:“不行。议和之事刻不容缓,我必须亲自参与每一次谈判,否则难以争取到有利条款。我们要主动出击,查出这股反对势力的底细,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阴谋。”
接下来的日子里,秦桧一边积极参与议和条款的商议,一边暗中派人调查反对势力。在谈判桌上,他据理力争,与盛唐的官员们激烈交锋,为南宋争取更多的利益。而在私下里,他的调查也有了一些进展。
原来,反对议和的势力是以一位亲王为首。这位亲王手握兵权,野心勃勃,一直想通过战争建功立业,扩张自己的势力。他不甘心议和让自己失去这个机会,于是联合了一些武将和朝中大臣,准备在关键时刻破坏议和。
秦桧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暗自思量。他知道,要想让议和顺利进行,就必须想办法瓦解这股反对势力。他决定从亲王身边的人入手,寻找突破口。
经过一番努力,秦桧找到了亲王的一个亲信。他用重金贿赂这个亲信,并许诺若议和成功,会在南宋为他谋得一份富贵。亲信经不住诱惑,答应为秦桧提供情报,并在适当的时候在亲王面前说一些议和的好话,动摇亲王的决心。
然而,就在秦桧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时,又一个危机降临了。有人在长安城中散布谣言,说秦桧与南宋的敌对势力勾结,此次议和是一场阴谋,目的是为了削弱盛唐的实力。谣言迅速传播开来,长安的百姓们议论纷纷,对秦桧和南宋的议和充满了怀疑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