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四章 我的祖师是荀子(3/3)

小说:秦人的悠闲生活 作者:张九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00:25:19
  

  如此在战国时期就流传至今的百家诸子圈子中的“学术圈”

  我这个秦国公子扶苏,也算是成了他们其中的一份子,这是门票也是一个身份。

  在这个时代找一个师出有名很重要,对以后或许必要的政治资源与人脉都极其重要。

  另一件事便是开凿龙首渠,让大秦更富有。

  前有荀子已过世,后有龙首渠未开凿。

  在这一前一后间,扶苏觉得拾人牙穗这个计划很不错。

  黄昏时分,扶苏这才回到咸阳城,正巧遇见了准备离开咸阳的王绾。

  在王绾身后还有很多年轻学子相送,这些学子有的衣着名贵,还有的衣着简陋,他们都是王绾的门客或者是学生,还有几个是腰间有佩剑的朝中官吏。

  众人正依依不舍,王绾看着行礼的众多门生已经是老泪纵横。

  这位昔日的秦国丞相就要离开了,秦国有了新的丞相,他叫李斯,李斯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丞相。

  扶苏多看一眼,低声道:“回宫。”

  蒙恬赶着马车,就从王绾眼前的咸阳城南门进入了咸阳城。

  众人见到了华贵的车驾,以及护送在前的蒙恬将军,还有车帘被风吹起时,见到的那个少年人。

  在场众人纷纷行礼,能让蒙恬将军护送,能坐在如此华贵的车驾上,岂能不行礼。

  在众人身前,须发花白的王绾颤颤巍巍躬身行礼。

  此时,王绾深刻体会到了秦国的冰冷与残酷,这个强大的秦国要往前走,要更强大,它就会摒弃一切无用的累赘。

  无论是以前的秦王,还是现在的始皇帝,哪怕是这位公子扶苏。

  这咸阳已没了他的容身之地,至少是皇帝给了他优渥的养老条件。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习与积累是一个不能忽视的过程,扶苏叹息自己没有见到过荀子的稷下学宫,那座学宫多半已经毁于战火了,荀子最后安然地老死了,老死在了楚国的旧地。

  扶苏本想问李斯有关稷下学宫的事,想知道荀子他老人家生前是什么样。

  但自从上一次交了“作业”之后,李斯就没再让人送书信来,甚至也不让人来高泉宫问候了。

  李斯能成为我这位公子的老师,是因父皇的一句话。

  大抵是,当初李斯与父皇说了高泉宫那晚,在华阳太后灵柩前的谈话,父皇这才觉得我这位公子需要李斯这样的人教导。

  高泉宫殿前,放着一把新做出的椅子,扶苏就坐在椅子上手中拿着一块木牌发呆,这块木牌本来是给荀子他老人家做灵位用的,这块木牌至今没有刻字。

  因扶苏也不知道,若要祭奠荀子,到底是应该按照赵国的习俗,还是齐国的习俗?

  难道说荀子老死在楚国,应该按照楚国的习俗祭奠吗?

  各国习俗不同,思来想去,扶苏放弃了。

  人嘛,有时总是一时兴起,有时也会思虑再三,而后放弃。

  田安的脚步特别明显,走路时他的鞋履总会有一些拖行的摩擦声,这位老内侍的脚步声很容易辨认。

  “公子,丞相来了。”

  扶苏这才回过身,行礼道:“老师。”

  李斯作揖行礼,站直之后面带十分温和的笑意,“臣近来忙于政事,疏忽公子了。”

  “忙于治国大计,丞相辛苦了。”

  李斯拿出一卷竹简,笑着道:“这是公子写的。”

  扶苏见到这卷竹简所绑着的细麻绳以及竹简的成色,这的确是自己送出去的那一卷。

  李斯坐在椅子上,倒也没有觉得坐椅子有什么不适的感觉,便开始讲解这卷作业,扶苏专心听着。

  这位丞相看起来心情很不错,因为公子十分善学,这就像是原本忙碌的人生中有了一处能够寄托且踏实的地方。

  讲解着,李斯见公子能够将之前的话语举一反三,惊讶于公子的天赋,身为公子的老师而骄傲。

  李斯刚讲述完三公九卿的官吏任选与分封制官吏的核心区别。

  扶苏便回道:“老师,我学会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秦人的悠闲生活,秦人的悠闲生活最新章节,秦人的悠闲生活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