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 第212章 颠覆性的答案(为‘幸福’加更)(1/2)

小说:北宋大丈夫 作者:迪巴拉爵士 更新时间:2022-07-07 12:10:11
  x,最快更新北宋大丈夫最新章节!

  大宋的财政情况毫无疑问是紧张的,而根源就是出自于那庞大的军费。

  三冗三冗,最多的就是军费。

  那不是军队,而是吸血鬼。

  把大宋的血液抽干的吸血鬼。

  赵祯对此是有数的,可惯性让他还是犹豫了。

  他曾经进行过革新,也曾雄心勃勃的准备掀开一些祖宗之法,结果被现实撞的满头包,还损失了范仲淹。

  他知道自己失败的主因是得罪了那群人。

  而那群人的代表此刻就在殿中。

  所以他习惯性的看了过去。

  “不妥。”

  韩琦摇头道:“此事就怕万一,若是中牟混乱,这京城也不安生。祖宗的考量自然是对的,我等……”

  “韩相!”

  沈安拱手道:“养不活那么多军队怎么办?”

  这个……

  这个问题竟然没人想过?

  沈安想一巴掌把这些人都抽翻在地,然后踩上几脚。

  “养不活咋办?”

  沈安的问题让人没法回答。

  按照目前的趋势下去,养不活军队是妥妥的。

  “到时候只能加税,可加税却会逼反百姓,咋办?”

  赵祯被这话给触动了。

  是啊!

  军队不但是个吞金怪兽,更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一旦军队不稳,大宋能安稳?

  他摇摇头。

  这事儿是要仔细斟酌考量了。

  三司使……

  宋祁竟然不知道大宋目前的状况?

  赵祯有些不满。

  你进了三司,首要就是掌握大宋的财政情况,以备君王参考。

  如今你一问三不知,反而是沈安这个小小的待诏,不但知道军费,更知道岁入。

  他怎么知道的?

  赵祯想起了往事,记得有人上奏过这些情况,想必沈安就是那时记了下来吧。

  这个少年有心了啊!

  若群臣都是这般勤勉,朕还担忧什么呢?

  赵祯觉得很满意,于是就点点头,说道:“要不试试吧,地方官吏要盯紧了,周边的……要盯紧了,稍后让包拯也盯着……”

  韩琦出班道:“官家,祖宗之法……若是有人造反……悔之晚矣!”

  祖宗就是这么做的,这些年下来没见灾民造反,这就是成效啊!

  上次你让范仲淹胡乱改革祖宗之法,结果如何?

  今日你又想着来一下,这个……咱能不折腾吗?

  “是啊!陛下,还是招为厢军吧!”

  宰辅们大多支持按照老规矩来处理,旁观的赵宗绛不禁微微一笑。

  沈安落了下风,就是赵宗实落了下风。

  所以肖青在朝中毫无建树,目前看来还是最好的选择。

  不做就不会错,做的越多,错的越多,果真是至理名言啊!

  赵祯在犹豫着,他的目光转动,看到了赵宗绛那得体的仪表。

  再转过去,他看到了眉头紧皱的沈安,和身边木然的肖青对比强烈。

  这个少年在为了大宋而忧心忡忡?

  这一刻赵祯觉得自己看透了沈安,他唏嘘着说道:“试试吧,中牟周边驻军多,可以试试。”

  中牟靠近京城,周边驻军多如牛毛,五千余人就算是造反也能压下去。

  沈安在想着赵仲鍼当了皇帝,会不会给重臣们下泻药的问题,闻言就喜道:“陛下英明。”

  众人看着赵祯,有人失望,有人焦急,最后还是富弼出班道:“如此当马上调运钱粮过去。”

  作为首相,他必须要学会掌总,而不是事事都和官家作对,否则下一次你别想再上台。

  五千余人的灾民,而且有老有小,还有不少女人,问题应该不大吧。

  他一说话,就是皇帝和首相都赞同此事,这事儿就算是板上钉钉了。

  一直没说话的赵宗绛突然肃容道:“陛下,此事……沈待诏一力主张……少年有为啊!”

  这话让人一怔,随即大家都反应过来了。

  这事儿是沈安一力主张的,和官家可没关系。到时候失败了,别把罪责往官家的头上推。

  大家看了赵宗绛一眼,觉得这位很稳重,而且还会顾全大局。

  不错啊!

  众人都点点头,沈安说道:“臣以为,百姓但凡能吃饱穿暖,就没人会造反,他们更乐意在家乡安居乐业,而不是去做厢兵!”

  “你怎么知道?”

  赵宗绛突然问道,然后仿佛是觉得自己的话太多了些,就歉然颔首,退了回去。

  可他的问题却被刨出来了,谁都有兴趣知道这个答案。

  “我当然知道!”

  沈安不想和这人解释,赵祯却说道:“沈安吃过苦,所以知道些下面的想法。”

  赵宗绛尴尬的点点头,随即赵祯就吩咐道:“令包拯去。沈安和肖青也去。”

  老包的节操还行,而且脾气不好,赵祯觉得他要是去了,铁定能镇压一干官吏。

  官吏不老实,这是常态,对此他非常清楚。

  可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他同样清楚。

  而让沈安和肖青一起去,就是作为两位备胎的代表,算是间接帮他们了解朝政。

  至于直接让他们参与朝政,这个是万万不可能的。

  宰辅们出了大殿,大家都有些不安。

  传统习惯被颠覆了,大家始终觉得不对劲。

  前面的沈安看着神采飞扬,甚至是有些嘚瑟。

  赵宗绛一路回到家中,见到赵允良后就不禁笑了。

  “笑什么?可是遇到好事了?”

  赵允良很是惬意的问道。

  老八家如今也算是成了备胎,这多好的事啊!

  赵宗绛笑道:“中牟有灾民,朝中都说把精壮灾民编为厢军,可那沈安却独辟蹊径,建言以工代赈,原地处置。”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大丈夫,北宋大丈夫最新章节,北宋大丈夫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