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翊脑子里有了个大致的雏形,他依稀记得,中学的历史课本上提到过《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这两本书。

  如果可以找一些有关于农事的书,多琢磨琢磨,再利用自己那点微薄的化学底子,也许能有所收获。

  想着这些,胡翊来到李贞宫中居住的院落里。

  今日难得的是个冬暖日,李贞靠在藤椅上,身子底下垫着张老虎皮,正在悠闲无比的晒着太阳。

  若是没有垫着的这张老虎皮,不知道的人,大概会以为这位和善的老大爷没什么本事。

  胡翊径直走过来,李贞老远就听到脚步声,看是胡翊来了,立即从藤椅上翻坐起来。

  “怎么,天天在坤宁宫里逗闷子,终于想起到我这个糟老头子这里坐坐了?”

  连李贞都在调侃胡翊。

  显然,朱元璋目前对于胡翊,是比较满意的。

  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把胡翊跟朱静端逗闷子的事,说给这位大姐夫听。

  胡翊听了这话,却显得很谨慎的道:

  “大爷,快别这么说了,还早的没影呢。”

  李贞笑眯眯的盯着胡翊上下打量,不住的点着头,而后说道:

  “既然都有这层关系了,未来你就得叫我姑父,再叫大爷就不合适了。”

  胡翊可不会主动攀亲,毕竟名不正言不顺,主动改口算个怎么回事?

  要是被人知道,八字连半撇都没有的事,他就已经当真了,朱元璋能饶得了他?

  李贞见他不搭话,笑着说道:

  “你怕什么?就凭你救了保儿媳妇,给景隆一条活命之恩,于情于理也该叫我一声伯父了。”

  既然李贞都这样说了,胡翊才改口叫了声“伯父”。

  有了这个称呼,李贞越发的高兴。

  胡翊才知道,大明初代战神已经取了名字了,闲聊起来问道:

  “景隆那小子,现在还好吧?”

  李贞点头说道,“天天被他娘抱在怀里,挺能吃奶的。”

  一提到孙子,李贞脸上全是掩饰不住的笑意,胡翊想起了文氏的身体状况,又问了几句。

  看着面前那片葱绿的麦苗,长得愈发的壮实,胡翊想起来,这才问道:

  “伯父,您这片麦苗种的好啊,当初是使了什么肥料,我看这些麦苗的根还都挺粗壮的。”

  李贞听了这话,立即得意的说道:

  “我当时担了几桶粪,好好的浇了一遍地呢,秀英她们在后宫摆了许多织机,纺织局的蚕房里有许多蚕粪,又拿蚕粪追过肥,自然是长得好。”

  说到这里,李贞瞅了一眼胡翊那二分光秃秃的地,问起道:

  “你前几天用盐水泡了蚕豆,是要做什么?蚕豆都被盐水泡坏了吧?”

  胡翊笑了笑,说起道:

  “我用盐水泡蚕豆,是为了将干瘪的蚕豆剔出来,这样成活率高些。”

  李贞疑惑道,“蚕豆种子都挺饱满,应该没啥问题吧。”

  看起来,古代的盐金贵,农民们很少有用盐水泡发种子,剔除次品的习惯。

  这倒也对,李贞早年未发迹时,家中也是贫困的,盐都吃不起,何况是拿来泡种子?

  他现在种地,却还是用的早年务农时候的经验,种植技术并不甚系统、科学。

  不过,胡翊现在的了解还比较有限,等后面出了宫,可以多了解了解这方面的事。

  和李贞聊了会儿,见胡翊开口问的都是农事,李贞看着面前这个小子,张口提点了几句。

  李贞问胡翊说道,“你虽然在宫中做着事,可是重八封你做了昭信校尉,有没有想着干出点什么名堂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最新章节,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