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三百七十一章 寝食难安(3/3)

小说: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作者:张九文 更新时间:2024-10-08 06:42:43
  

  李治很想说这件事的缘由,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一副认错的态度低着头。

  李承乾跟着父皇的脚步走入了博州城内。

  上官仪一路上讲述着博州诸多事,以及现在的治理状况。

  父皇正一路听着禀报。

  李慎跟在皇兄身边,道:“何时前往泰山?”

  李承乾揣着手走在博州城的街道上,道:“等此间事了就去泰山,你与稚奴也一起去。”

  李慎点头道:“河北的事对博州的影响很大。”

  “毕竟是山东地界,这里士族众多,难免会有影响。”

  父皇到了博州之后就与一些旧友走动。

  李治与李慎带着於菟与小鹊儿去游玩了。

  博州的事就落在了太子身上。

  博州守备将军府,李承乾手中拿着卷宗看着,眼前站着李义府,上官仪,杜正伦。

  这三人作揖行礼,等候着殿下发问。

  李承乾看完卷宗揉着眉间道:“比预想得要更复杂。”

  三人又是沉默不言,在博州三年,到现在只有这些成果,就算是太子殿下打骂,他们也认了。

  李承乾道:“自汉魏之后,士族门阀几乎包揽了国事,要说这是皇帝对地方的妥协也罢,又或者是皇帝乐见其成,之后寻常黔首与士族几乎成了两种人,这样的天下谈何治理。”

  换言之当个皇帝还要看地方的脸色,那当个什么皇帝?

  李承乾不知道以往历朝历代的皇帝是怎么过来的,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当皇帝的。

  这世间社稷重若千钧,岂能一言以蔽之。

  当然了,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改变了环境,才能改变人,支教事业还是要继续,任重道远。

  李承乾道:“在来时,这里的事孤就知道了。”

  东宫右率的李景恒早就将消息送到了自己的手中,比上官仪还要迅速。

  李义府道:“是臣没有做好。”

  李承乾摇头道:“这不是你的问题,是你手中的人手不够健全,孤听孙伏伽说过,他将缉拿当作一生的依靠,那就是他的本领,他以抓贼为业,说来说去,你不够专业。”

  “你手中需要一些以查案为生的人,这类人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孤让你建立一个监察队伍,就是希望以后这样的事能够越来越好,不设年限是为了有案必查。”

  李义府朗声道:“臣明白,只有如此,那些人才会害怕,畏惧。”

  “至于人选的事你可以自己决断,下了江南之后如有必要,可以调动各地的兵马。”

  李义府朗声道:“臣领命。”

  上官仪道:“殿下,他们为了掩盖错事就会用做更多的事来掩藏,但只要他们这么做了,就会留有痕迹。”

  说出这番话,上官仪是有些后悔的,他很佩服李义府,人家说下江南,说去就去。

  李承乾又道:“都退下吧。”

  “喏。”

  两人皆退下之后,眼前还站着一个人。

  李承乾问道:“杜侍郎,你还有事吗?”

  杜正伦神色纠结,眉毛都快拧在一起了,又道:“臣得知杜荷要被赶出家门了?”

  “你若心中牵挂,帮一帮杜荷也好,他只是经商又不是罪大恶极,反正上官仪此人孤也要带走,你也跟着走吧。”

  杜正伦忙道:“喏。”

  “还有。”李承乾将卷宗放在桌上,吩咐道:“名册上与崔仁师,崔仁术有关的官吏,全部查办。”

  杜正伦拿着卷宗脚步匆匆而去。

  在京兆杜氏,杜荷的处境很尴尬,也只有杜正伦这个堂兄能够与杜构抗衡,能够护着他了。

  在博州滞留了半月,李承乾摆平了博州诸多事宜,换下了当地六十余个官吏,送去洛阳法办之后,便与父皇再一次动身前往泰山。

  博州距离泰山只有五六天的脚程。

  车驾内,长孙皇后揉着陛下的太阳穴,道:“就要到泰山了,陛下怎么还如此忧愁。”

  李世民道:“如今各州府传闻,近来各县各州的官吏寝食难安。”

  “为何?”

  “还能为何,看看押往洛阳的官吏哭得有多凄惨。”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最新章节,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