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三百六十九章 启程封禅(3/3)

小说: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作者:张九文 更新时间:2024-10-08 06:42:43
  

  李承乾听着这些奇闻异事,一时间竟然语塞。

  崔敦礼道:“不过前隋留下来的卷宗并不多,都是一些坊间传闻,也不知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但裴世清确实去过见过倭王。”

  说罢,他还拿起一卷奏章,道:“这是高句丽守备将军高延寿递交兵部奏章,倭人想要将一些高句丽人迁去他们的地界,高延寿并没有答应,而是将这件事递交了朝中,臣还未批复。”

  李承乾接过奏章看着上面的内容。

  崔敦礼道:“倭人长得并不高,他们羡慕高句丽人的高大。”

  “此国需要灭了。”

  听到殿下言语,崔敦礼有些疑惑,但也没有多问,灭就灭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承乾叮嘱道:“让高延寿带兵协助金春秋,若今年夏天金春秋还拿不下百济,就告诉他以后不要派使者来大唐了,让他跳海自尽去。”

  崔敦礼忙道:“臣这就写书信告诉他。”

  李承乾又叮嘱道:“封金春秋为新罗柱国,命他执掌新罗一应国事与兵事。”

  “喏。”

  朝着外面看去,於菟正在外面玩着雪,他将雪揉成一团,又朝着远处丢去,但丢出去的雪很快就散成了一片。

  崔敦礼一手提着袖子,一手执笔正在书写着,忽又问道:“殿下,臣听闻倭人一直对中原臣服,贸然让金春秋去攻打,恐师出无名。”

  未等太子开口,他又道:“让金春秋去攻打倭人,就不要写任何的旨意,臣一封书信足矣。”

  在为君分忧这件事上,崔敦礼的办事能力很周到。

  不论是出兵打仗或是整理后勤,又或者现在任职兵部侍郎,都是一把好手。

  来年他就是兵部尚书了,这是父皇的安排。

  段瓒离开兵部,任谏议大夫。

  待他写好了文书与书信,李承乾还要确认了一番。

  崔敦礼道:“臣有一事想问。”

  “说。”

  “殿下为何要让金春秋去灭了倭人。”

  李承乾手中还拿着书信,目光看着书信道:“倭人很富有。”

  “臣看以往史册,乃至前隋的记录中,那里是一个十分贫瘠的所在。”

  “倭人的物质很匮乏,因此他们很穷,但他们有银山,一座座的银山。”

  崔敦礼迟疑了片刻,又不再言语了,就不该多嘴一问。

  待太子殿下确认书信无误,崔敦礼行礼道:“臣会让亲信安排这件事,金春秋定能在今年夏天扫平百济,今年入秋之前就发兵攻打倭人。”

  见爹爹从兵部出来,小於菟丢了手中的雪跟在爹爹身后,玩过雪的手红彤彤的,他揣着手跟在爹爹身后,一脸的笑容。

  春天的暖意还没来,陛下与朝中的老将们去了骊山游猎。

  这一次小於菟也跟着去了。

  不过於菟身边有东阳还有明达在,倒也不用担忧。

  李承乾留在洛阳,专心安排着国事,打算将朝中的事先安排好,好与父皇踏实地前往泰山。

  总不能一路走一路还处理政事。

  待到贞观二十年的四月初,万物刚从冬日里的严寒中复苏,一骑骑的快马在洛阳城前聚集,形成一支十分庞大的队伍,一架架车就在队伍中。

  此番封禅动用马匹三万,五万大军护送皇帝前往泰山封禅。

  从去年的秋季准备到现在,这位天可汗要去封禅了。

  文翰四贤记录着此番皇帝前往泰山的事宜,要将这些事都写在史书上。

  大唐有了第一位在泰山封禅的皇帝。

  洛阳城下,李承乾与舅舅交代着国事,此番要前往泰山,洛阳的国事都要交给舅舅来办。

  回头看去,见到父皇正在青铜鼎前祭拜着。

  先在洛阳祭拜,而后再去泰山祭拜。

  今天的父皇穿戴皇帝冠冕显得格外的庄严。

  小於菟与小鹊儿穿着新衣,这两个孩子十分精神,跟在奶奶的身后,坐上了前往泰山的车驾。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最新章节,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