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三百五十七章 军心(3/3)

小说: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作者:张九文 更新时间:2024-10-08 06:42:43
  

  数万封家书,换作别人办不到这种事,可对于太子来说这件事并不是太难,崇文馆开设到了河北,在关中,洛阳,河北的支教夫子数千人。

  一个储君的能力取决于他的号召力,一个储君的治理水平取决于多少人愿意为这个储君卖命。

  这两年,陛下几近不问国事,也就是这两年,太子的成长速度令人咋舌。

  唐军驻扎在安市城内,在这里的还有新罗使者金春秋,这一次他随着唐军攻打高句丽,亲眼见到了唐军的勇猛。

  唐军的勇猛不在人多,而在于智慧与勇武。

  高句丽兵士多是渔民或者壮劳力,就算是一个普通的士卒也相差甚远,唐军不仅仅全军勇武,个人的勇猛也是出类拔萃的。

  相较之下,高句丽军显得如此不堪。

  这天夜里,金春秋找到了崔敦礼所住的屋子,在这里还有一个人,正是京兆府的官吏温挺。

  金春秋面带笑容行礼道:“外臣见过崔侍郎,见过温书令。”

  崔敦礼本在与温挺商议辽东的事宜,见到来人不悦道:“你来做什么?”

  金春秋行礼道:“我们的女王有旨意,愿意向京兆府买肥皂,女王准备了两车金银。”

  温挺道:“现在不是议论这些的时候。”

  金春秋又笑着道:“两车金银都已装船,等春日就送去洛阳,京兆府什么时候给肥皂都可以。”

  说完这些话,不等两位回话,金春秋十分自觉地离开。

  温挺板着脸道:“我很讨厌这个人。”

  崔敦礼道:“留着吧,这人有用。”

  “也罢,某家先不计较。”

  到了除夕这天,从洛阳而来的支教夫子与安市城的军士们唱着歌谣,或者用鼓乐跳舞唱歌。

  皇帝始终坐在城头上,看着这一幕,看着冬日里的和谐场面,心中有了暖意。

  谁能想到在铁血唐军的营地中,竟然还有这种歌舞升平的场面。

  困在辽东的城的唐军过了一个年,这个年虽说没有家人在身边,但也足够自得其乐。

  没人能想到出征辽东的唐军竟然能够在这里过得这么好。

  崔敦礼来了之后,唐军过得更好了。

  贞观十八年过去了,除夕夜里,李世民站在城墙上,远远望着西面,想念着如今在洛阳的家人。

  除夕过去之后,已是贞观是十九年。

  唐军押着高句丽军的俘虏,清理积雪,崔敦礼与温挺开始安排人手治理辽东各城的情况,若大军继续东进,这里就是后方。

  在崔敦礼的主持下,唐军将后勤线转移到了辽东各城,在这里囤积粮草器械。

  直到,贞观十九年的三月,天气终于转暖了些。

  这天,唐军齐聚安市城下,皇帝站在城墙上,李世民向五万将士诉说着这一次出征的战前誓言。

  “打完这一仗,朕与诸位回家!”

  “回家!”军中众将领喊出了话语声。

  “回家!”

  “回家!”

  喊话声,回荡在山野中。

  李恪站在众将领的队伍中,他目光坚定,也有些失落,这或许真的是父皇这辈子的最后一战了。

  山林中的冰雪还未消融,空气还是冷冽,但足够行军了。

  在高句丽人还未有动作之时,唐军分成三路,又开始了千里奔袭,三路兵马攻向鸭绿江,大军在辽东腹地厮杀,剑指高句丽的王城。

  接连一个月间各路捷报频传,唐军连克十数城,斩首四万余人,杀敌无数,俘虏士兵七万有余,拿下麦谷,银山,后黄,盖牟,乌骨,白岩等地。

  得到粮草,牲畜,器械,战马不计其数,俘获黔首二十四万口,迁去辽西。

  唐军仅仅折损一千余人,还有不少是冻伤,不得不离开战场。

  天可汗出征,以一种极其恐怖的战损比,推平了鸭绿江以西各地。

  贞观十九年的四月,众将领在鸭绿江见到了高句丽人用前隋将士的尸骨堆积而成的京观。

  李世民红着眼看着鸭绿江对岸,语气有些颤抖地道:“活擒渊盖苏文与高藏王者,赏万金封国公!”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最新章节,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