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一百四十八章 皇子的名声(3/3)

小说: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作者:张九文 更新时间:2024-10-08 06:42:43
  

  “回公子,只有这些。”

  杜荷又从一旁拿来两份名册,低声道:“明年将这三份名册上的第一名全部叫出来,让他们分开做事,看看谁能够赚得最多。”

  看他接过名册,杜荷道:“这天寒地冻的不用太忙,来年开春准备吧。”

  “喏!”魏昶退出了这间小屋,拿着三卷名册离开作坊,又来到一间小屋,这间小屋乱糟糟的,是自己所住的地方。

  将名册放在一旁的桌上,魏昶坐在椅子上,闭着眼想象着将来与薛五娘住在一起的时光。

  肥皂作坊内,应公武士彟沉声道:“这些事也是太子殿下的安排吗?”

  杜荷缓缓道:“是的。”

  “泾阳已足够富裕了,为何还要做这些事?”

  杜荷回道:“应公呐,泾阳的实力都是放在明面上的,可有些事不仅仅要放在明面上,需要留有第二手准备,因此想要培养出第二个人,这个人不会经营作坊,只是一个行脚商人。”

  武士彟不解道:“殿下到底还要做到何种地步?”

  杜荷慵懒地盘腿坐在椅子上,转动着手中的魔方,没有回话。

  翌日,许敬宗带着吴王来到了咸阳县,他没有骑马,也没有带着护卫,而是自己一个人走路来的。

  泾阳县的县民面对这个皇子如临大敌。

  刘仁轨站在所有的村民面前,喝问道:“吴王殿下,今日是来寻仇的吗?”

  李恪作揖行礼道:“诸位,恪今日是来道歉的,先前种种都是恪不懂事。”

  他拿出几块银饼捧在手上,又道:“还请诸位原谅恪。”

  一群乡民见状纷纷散去,刘仁轨看着这个吴王,抚须道:“银钱就收回去吧。”

  “喏。”李恪收回了银饼站在原地,又道:“父皇有命,恪在此地做苦力,直到县民谅解。”

  “村子里的官道需要修缮一下。”

  “喏。”

  李恪当即就去办事。

  许敬宗蹙眉看着这个吴王,他穿着一身名贵的衣裳,又叫住他道:“吴王殿下换一身衣裳吧。”

  看这里县民也没有再为难,李恪的神情也轻松许多,便跟上前走入泾阳的县衙,换上一身粗布衣裳,显得有些单薄,倒也不在意。

  他兴致勃勃地走入一群县民中,与他们一起清扫积雪,而后填补管道上的坑洼处。

  刘仁轨站在许敬宗身边问道:“这真是陛下的意思?”

  许敬宗颔首道:“当然是了。”

  “京兆府是太子门下的,老夫怎么觉得这件事是太子安排的?”

  “你怎么想都可以。”

  刘仁轨再问道:“太子殿下治理关中只有方略但没有说过具体要管住关中乡民。”

  许敬宗板着脸站在冷风中,道:“老夫很讨厌别人总是提问题。”

  “为何?”

  “你又问了。”

  刘仁轨欲言又止,只好言道:“若是见到了太子殿下,下官还是会问的。”

  现在许敬宗对刘仁轨总算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他就是一个倔强的人。

  许敬宗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挠了挠鼻下的胡子道:“老夫记得太子殿下说过,我等关中官吏行事要积极发现问题,正视问题,提出建议。”

  刘仁轨看着远处的乡民,道:“下官提出问题了。”

  许敬宗费神地思量着,接着道:“刘县丞,你犯了一个错误。”

  “什么错误?”

  “太子殿下所言的问题与你的问题不同,身为地方县丞你可以疑惑也可以不解,可这些总归是你个人的。”

  刘仁轨点头,“当然。”

  “此问题非彼问题,关中万千乡民的问题才是我们应该正视的。”

  “嗯。”刘仁轨满意点头了,他的神情中充满了信心,如醍醐灌顶,此刻关于太子的那篇文章在思绪中清晰不少,渐渐地能够明白那篇文章中的要领了。

  相比于刚刚接触这种管理与建设的刘仁轨,许敬宗的经验更丰富,也更有悟性。

  刘仁轨笑道:“下官愚钝,多谢许少尹点拨。”

  许敬宗苦笑道:“以后不要再问了。”

  (本章完)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最新章节,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