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百济的船工大部分抽调到大唐来,太子那边,怎么说也会有些阻碍。

  扶余隆闻言,看了看似在随意喝差的魏王,思索了一番后咬牙道:“我立即给父亲写信,调遣船工前来长安。”

  现在已经是顾不得去发展百济了,首要之事,是取得魏王的信任,表达百济的善意。

  李泰笑着放下茶杯,满意道:“此事,要尽快。”

  ——

  长安,皇宫大内。

  君臣议事。

  对于大唐来说,怎么安置百济,是个很重要的事情。

  可在这次的君臣议会上,李世民却没有提及百济的意思。

  主要的谈话内容,是围绕西域焉耆展开。

  安西都护郭孝恪,已经按照李世民的命令,开始对焉耆展开军事行动。

  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焉耆显然无力对抗大唐。

  仅仅只是安西都护府的兵力,对付焉耆已然足够。

  唯一需要担心是西突厥的参与。

  “陛下,安西都护府那边传来消息,说是接到太子教令,要求大规模把原高昌国境内的棉花,安排人员收集大量种子,送到辽东去。”

  房玄龄上报说道。

  李世民微微皱眉。

  对于棉花,他知晓一些,是白色的花。

  太子要这棉花作甚。

  为了好看。

  “些许棉花,太子既要,送过去便是。”

  李世民也没多想,现在大唐国力强盛,因为把太子在大唐的煤炭收益据为己有,这让李世民的内库钱财收入都快堆不下了,现在已经在扩充内库。

  太子喜欢看棉花,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房玄龄闻言,苦笑道:“陛下,太子要的棉花种子,可不是个小数目,还有大量的要求。”

  说吧,便拿出一封文书交给陛下。

  张阿难上前接过,放置于陛下龙案前。

  李世民好奇翻开,他倒要看看,些许棉花种子,还能搞出多大事来,还能让房玄龄这般慎重汇报,感觉有些小题大做了。

  心中对于房玄龄也有了些许不满,虽说知晓房玄龄目前偏向于魏王,有打击太子的嫌疑,可运点棉花还要拿来针对太子,这让李世民对其感到有些失望。

  面对陛下略带审视的目光,房玄龄也很是无奈。

  曾经他完全不想参与到太子跟魏王的夺嫡之争,还不是陛下各种暗示指使,否则他又何须走到今天的地步。

  况且,这棉花的事,还真不是他刻意上报针对太子。

  随着李世民翻看文书查看,眉头也皱得越发厉害。

  看到文书的内容,李世民知道,是自己误会房玄龄了。

  太子这哪是运送一点点棉花种子啊。

  这规模要求,对于安西都护府来说,可谓是个大难题,耗费的人力物力,可不是个小数目。

  “胡闹,胡闹!太子这也太胡闹了。”

  看完后,哪怕是李世民脾气不错,也不由呵斥一声。

  按照太子文书上的要求,这耗费的人力物力,可不是一点点。

  首先是要安排大量人员去采摘棉花,然后从棉花中分离出种子。

  西域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相对稀缺,徭役的方式显然不太高,太子文书上要求是雇佣大量工人,这产生的花费必然是个不小的数字。

  采摘棉花需要用到专门的工具,如采棉袋、采棉钩等,这些工具的购置和维护需要一定的费用。此外,为了提高效率,可能还需要一些辅助工具,如晾晒用的架子、筛选种子的筛子等。

  文书里还要求,为保证棉花种子在长途运输中不受潮、不变质,成功运输到辽东,要准备大量的竹筒加工保存。

  除此之外,运输的数量也是极其庞大,按照文书里的要求,是至少需要准备五百辆马车来进行运输。

  别的不说,单单是五百辆马车从西域抵达辽东,这笔花费,就不是个小数目了。

  也难怪安西都护府会把太子教令特地传到长安来进行奏报。

  单单是凭借安西都护府,根本没有这个财力完成太子教令。

  “陛下,要驳回此次太子教令吗。”

  褚遂良见陛下震怒,便开口问道。

  魏征,长孙无忌闭口不言。

  虽说他们是太子党,也拥护跟维护太子,但太子为了赏花,这般奢靡,哪能开口赞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最新章节,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