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阴沉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狠厉的笑意,微微点头道:“好,就依你所言。”

  “此事你着手去办,若是办得漂亮,本王定有重赏。不过,切莫留下把柄,要是让父皇察觉出半分,咱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说罢,略微停顿后继续道:“即便能搅黄新政试点,可万一有几分成果漏了出来,被父皇瞧见,怕也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不仅仅是咱们这边,太子在辽东的情况,父皇肯定会拿来对比。”

  柴令武略一思忖,轻声道:“魏王所言极是。依我之见,咱们得两手准备。一方面,咱们在朝堂之上预先埋下眼线,只要晋王呈递关于新政试点的奏报,不论成果大小,眼线便可寻机发难,质疑数据真假、执行流程有无违规之处,把水搅浑,让陛下难断是非。”

  李泰微微颔首,觉得此计甚妙,催问道:“那另一方面呢?”

  “另一方面,魏王不妨主动出击。”柴令武上前一步,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五姓七望人脉广博,可差遣些文人墨客,佯装民间贤士,去市井街巷宣扬对新政的‘独到见解’,只说这新政看着花哨,实则劳民伤财,时日尚短,此刻的成果不过是镜花水月,长久下去,百姓负担不了。”

  “待舆论起来,民意如潮,即便晋王有实打实的功绩,也会被这汹汹舆情给淹了。”

  李泰霍然起身,在屋内踱步几圈,越想越觉得计划周全,拍了拍柴令武的肩膀赞道:“还是你心思缜密!就这么办,你即刻去安排人手,所需金银财物,皆从我府库支取,万不可在这节骨眼上出了岔子。”

  柴令武躬身应道:“请魏王放心。”

  ——

  东宫。

  太子妃苏玉儿看着手中的情报文书,脸上不免有几分忧愁。

  这里是关于太子在辽东的一些事情。

  大部分事情,苏玉儿都不怎么在乎,唯独那新罗圣骨金胜曼,让苏玉儿心中有几分不舒服。

  并非是说妒忌,太子有其他妃子,这也是正常之事。

  只是如今局势复杂,现在长安,只剩下她跟小李厥娘俩了。

  “娘,耶耶什么时候回来啊。”

  “我都好久没见过耶耶了。”

  “过年都没看到耶耶。”

  小李厥也已经六岁了。

  六岁的孩子,说话已经很是清晰,只是很多事情还弄不明白。

  苏玉儿放下文书,轻轻将小李厥揽进怀里,手指温柔地梳理着她有些凌乱的发丝,眼中满是宠溺与无奈:“厥儿乖,耶耶在辽东有很重要的事要办,等办完了,肯定就马不停蹄地赶回来啦。”

  她嘴上这么安抚着,心里却没底,如今这局势,说太子完全没造反的心思,那是不可能的。

  闹到最后,也不知能不能归,什么时候归了。

  小李厥眨巴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歪着头又问道:“那耶耶在辽东有没有想厥儿呀。”

  苏玉儿一顿,随即安抚道:“当然,耶耶当然想着厥儿呢。”

  小李厥伸头看了看文书,他以为这是父亲寄过来的信件。

  “耶耶在信里怎么说的呀。”

  苏玉儿笑着道:“耶耶让厥儿好好学习,等长大了,就能去帮助耶耶了。”

  小李厥闻言,认真点头:“厥儿一定好好学习。”

  不多时,小李厥便要去学习功课了。

  看着案几上的信件,苏玉儿柳眉微蹙。

  因为太子没在东宫的关系,东宫的势力已经急剧收缩,这一点她是从父亲苏亶那边得来的消息。

  太子不在,苏亶在大理寺,自然也变得老老实实的。

  思索一番后,苏玉儿对宫女吩咐道:“叫太子内侍文忠前来。”

  吩咐完后,苏玉儿便提笔写信。

  文忠听闻消息,连忙赶了过来。

  见到太子妃正在写字,不敢打扰,静静等候。

  苏玉儿这边写完,放下笔,轻轻叹了口气,眼神凝重地看向文忠:“文忠,如今这朝堂局势,你也看得明白,各方势力暗流涌动,都在盯着东宫的一举一动。太子远在辽东,许久未归,我这心里实在没底。”

  文忠赶忙上前一步,低头说道:“老奴明白太子妃的忧心,太子殿下向来仁厚,只是身处辽东,身边缺几个贴心又机灵的帮手,老奴也正愁这事。”

  苏玉儿从身旁案几上拿起刚写好的信件,递向文忠:“我思量再三,决定派你前往辽东。这封信,是我亲手所写,里头是当下长安局势的详尽剖析,还有些提醒太子的话。你带着它去见太子,定要亲手交到他手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最新章节,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