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世民第一次打高丽的时候,为什么御驾亲征。

  是因为李世民回头一看,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将帅可用了。

  屈突通、张公谨、柴绍、秦琼、李孝恭这些当年的开国名将已经死了。

  唯一合适的李靖虽然还活着,甚至也有毛遂自荐过,但他毕竟已经七十四岁高龄,且有病在身。

  这要是在攻打高丽的途中病死,那可就闹了大笑话。

  李勣虽然才五十出头,但他作战经历主要是在中原地区及周边一些势力的战争中。

  高丽的地形多山地和丘陵,易守难攻,这对于进攻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且高丽的军队战斗力也不容小觑,他们擅长利用地形进行防御和伏击。

  在这种情况下,单独派李绩出征,李世民担心他可能难以应对高丽的顽强抵抗和各种复杂的战争局势。

  正当盛年的新一代主帅侯君集,却因为参与太子谋反的事,被李世民干掉了。

  于是思来想去,最后李世民不顾群臣反对,自己御驾亲征了。

  但是现在,征讨高丽提前了。

  “侯君集!”

  杜荷惊呼一声,顿时就想到了最有可能攻打高丽的主帅人选。

  “是啊,除了他,陛下还能选用谁当主帅呢?”

  “难道要让李靖去吗。”

  李承乾气定神闲,智珠在握。

  侯君集虽然贪婪,但在战功这块,是毋容置疑的。

  早些年打吐谷浑,李靖主帅,侯君集副帅。

  便是侯君集率领的军队克服了高原缺氧、地形复杂等诸多困难。

  配合李靖主力,多次击败吐谷浑军,最终迫使吐谷浑王慕容伏允自杀,其子慕容顺率部归降唐朝,吐谷浑从此成为大唐属国。

  而后独自领兵,表现出优秀的统帅才能,他率领薛万彻等将出兵西进,越过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的二千多里的沙碛,势如破竹,大败高昌。

  分兵四出攻占地盘,共攻下三郡、五县、22城,获8064户,37730人,4300匹马。高昌全境平定。

  从这些作战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两场出名的破国之战中,侯君集非常擅长在复杂,艰苦地形作战,且是历经两场可谓经验丰富。

  而高丽正是多山地和丘陵,易守难攻,正对侯君集的专业方向。

  李承乾想不到,除了二凤自己御驾亲征外,还能有谁比现在的侯君集更加适合当这个主帅。

  侯君集可是太子的人啊。

  更是他们谋反小队的主心骨。

  杜荷惊喜道:“原来殿下早就算到了这一层,枉我还在苦苦思索,如何应对魏王。”

  “有候将军帮助,即便魏王人马再是精锐又如何,即便他有再多海上战船又如何,不照样要听从调遣吗。”

  “难道他还敢违抗军令不成。”

  “况且.”

  说到这里,杜荷眼里闪烁着兴奋且又危险的目光。

  或许是过于激动,让他的身体都有些颤抖,低沉的语气有少许哆嗦。

  “况且,若魏王死在了高丽人的手里,这会跟殿下有什么关系呢。”

  这一刻,在杜荷的心里,高丽这场仗,必须要打。

  然而输赢,却不怎么重要了。

  坑杀魏王,对于太子来说,便就是赢。

  只要魏王死了,就没有人可以跟太子夺嫡,则太子必登大宝。

  “说的轻巧,那魏王有五姓七望护着,哪里是这么好坑杀的。”

  “若前方有危险,你信不信,第一个跑的就是魏王。”

  “况且高丽只守不攻,想要坑杀魏王,除非是我军大败,被高丽追杀。”

  “你觉得这可能吗。”

  高丽很强,但也没有想象中的强。

  他们强的点,就在于难攻。

  可若是走出城池,跟唐军野战,那就是自讨苦吃了。

  杜荷听着太子这般说,有些失望,这是多好的机会啊。

  就是太难达成了。

  李承乾微微摇头。

  若杀魏王,便不能只杀魏王,晋王也得一并杀了,否则事情败露,照样是输。

  若要稳妥,还要连着吴王也一并杀了。毕竟吴王李恪,确实是李世民的众多儿子非常优秀的一员。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最新章节,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