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南北朝 第372章 帝高阳之苗裔兮(2/2)

小说:单机南北朝 作者:肥鸟先行 更新时间:2024-10-02 05:36:55
  

  南阳公主并没有撒泼打滚,也没有冲到萧宝夤的住处,只是留在府内不停的织锦,培养织锦的女工,然后每天让亲信侍女给萧宝夤送上食物和衣裳。

  而萧宝夤在自己的别府中,除了和宠姬厮混之外,就是终日的醉酒不醒。

  孝昌三年,八月。

  当朝堂册封苏泽为高平郡公,征西将军的消息传到了长安,萧宝夤在别府砸烂了好几件瓷器,醉得比以前更厉害了。

  只是萧宝夤并不知道,他喝的玉壶烧,也是商贾从夏州贩卖过来的。

  ——

  夏州,永乐城内。

  苏泽获封高平郡公的消息,引发了整个永乐城的狂欢。

  其实自孝文帝改革后,“公”这个爵位的含金量是在下降的,甚至不仅仅是国公,就连王爵的含金量也越来越低,更类似于荣誉性质的封赏。

  这也是历史趋势,自晋以后,王公等贵族爵位就没有再实封过,公爵前的地名,并不是真实的封地,而只是体现尊卑的标志。

  以古代国家或者一州之名命名的单字封号,当然是最尊贵的,比如苏泽如果得到夏公的封号,就要比高平郡公要尊贵。

  大郡上郡,又要比小郡更尊贵。

  比如萧宝夤是丹阳郡公,丹阳是天下名郡,自然要比鸟不拉屎的高平郡强,所以在爵位上萧宝夤还是要比苏泽尊贵的。

  但是这一切,都是在朝堂还有掌控力的情况下。

  对于苏泽来说,能得封高平郡公也是意外之喜。

  很显然,北魏朝堂似乎忘记了,如今已经乱世了。

  乱世和治世,用的是两套截然不同的规矩。

  政事堂中,一名身穿儒生服饰的中年人,正在和重臣们说道:

  “按照庙制度,‘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既然高平郡公已经封公,理应建造祖庙。”

  众人纷纷点头。

  “父、祖、曾祖、高祖、始祖之庙。前四者为亲庙,后一庙为始庙。”

  众人也点头,也不知道苏泽从哪里找来的儒生,对于儒家礼法如此的精通。

  【引经据典的礼官】

  姓名:苏通;

  品级:橙色;

  效果1:引经据典,该随从精通儒家各类经典,能引用经典证明自己的观点;

  效果2:礼法,‘有礼,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评价:“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售价:500文太和五铢钱,并且每月需支付10文太和五铢钱的维护费用,可以装备儒学典籍增加能力。

  这名橙色随从继续说道:

  “高平郡公亲庙易立,敢问郡公的始庙如何立?”

  始庙?就是认祖宗了,众人也看向苏泽,认祖宗这件事可是相当重要的。

  比如北魏的元氏,当年拓跋氏是鲜卑的室韦部,据说祖先是居住在石洞内的。

  在太武帝时期,曾有乌洛侯人使者禀告北魏皇帝,在乌洛侯人居住地的西北还有拓拔鲜卑先祖留下的旧墟,并称拓拔人的祖宗石庙依然存在,并常有附近的百姓前往祈拜。

  之后,北魏太武帝派遣中书侍郎李敞远赴大兴安岭北麓,去考察乌洛候人所说的拓拔人的祖宗石庙。

  李敞不仅找到了所谓的祖宗石庙,还在这里举行了告祭天地的仪式,并在石庙中刊祝文于室壁之上。

  接着,太武帝又拿出了史书,找到了黄帝。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这两件事,算是将北魏皇室的祖宗定下来了。

  首先是拓跋部祖宗石室的发现,说明拓跋氏是鲜卑正统,是鲜卑最古老的部族。

  接着又拿出从史书中考证,说鲜卑是黄帝的子孙建立的,是华夏正统。

  此后北魏的始庙就是黄帝了。

  祖宗?

  苏泽哪里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谁?

  苏通继续说道:

  “周时武王封颛顼高阳氏后裔忿生于苏国,所以高平郡公乃是高阳氏之后也!”

  苏泽自己也有点懵,怎么自己也成了“帝高阳之苗裔兮”了?

  但是重臣都纷纷点头。

  颛顼,五帝之一,同样也是黄帝的子孙。

  可为什么不和北魏皇室一样追祭黄帝呢?

  接着苏通一句话,又让众人皆惊。

  “晋乃金德,我大魏乃是火德。”

  五德始说是大儒邹衍结合了儒家和阴阳五行的说法,提出的一种朝代更替的“历史规律”。

  北魏自称承袭法统于晋,那火生金,就是火德。

  而颛顼,就是水神。

  邹衍曰:“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单机南北朝,单机南北朝最新章节,单机南北朝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