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南北朝 第332章 御史台(2/2)

小说:单机南北朝 作者:肥鸟先行 更新时间:2024-10-02 05:36:55
  

  王思政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但是他说道:“能主持考课,定然是将军身边的重臣,和我们也没有关系吧。”

  韦孝宽说道:

  “重臣多事,考核官员是多么繁杂的事情,怎么可能事事都由重臣来劳累呢?当然最后的考课结果核定是重臣的权利,但是具体的事务还是要人办的。”

  “听说将军准备从年轻的幕府臣属中,挑选一部分担任检校郎,具体负责考课工作。”

  王思政也是大族出身,他说道:

  “检校郎?不是检校御史吗?将军是要设立御史台了啊?”

  听到这个消息,王思政也被有些意动了。

  御史这个官名来源已久,在西汉的时候,御史大夫为副宰相,御史这个职位非常贵重,是年轻官员入仕的最好职位。

  之所以御史要用年轻官员,大概是为上位知道年轻人还有一丝血性,初入官场还没有被污染,可以用他们的闯劲来撼动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

  所以在西汉,御史一职向来是位卑权重,很多西汉名臣都是从御史起家做官的。

  但是从东汉光武帝以后,皇权日益衰退,世家大族的力量在崛起,皇帝已经没办法利用御史来对付大臣了。

  东汉中后期御史已经沦为了年轻官员升迁过渡职位,等到了九品中正制的晋代,御史已经沦为了礼仪性质的官职,失去了纠察百官的地位。

  两晋十六国,再到南北朝时期,制度变换不停,很多所谓的国家不过是个草台班子,连基本的行政职能都不能保障,就比如北魏在二十年前官员都是没有俸禄的,能够将官僚机构开起来就不错了,这时候就不要说什么纠察治贪了。

  监察机构这种东西,都是完成了大一统的王朝才搞得起来的复杂操作系统,历史上也就唐、宋、明的制度最完善,也以这三个朝代的御史战斗力最强。

  独孤信有些感慨,同样是开府,人和人的差距也太大了。

  北魏也不是没有开府专任一方的官员,当年独孤信也见过李崇在平城的骠骑大将军府,整个将军府能够维持运转就不错了。

  由此可见,苏泽将军幕府中的人才已经多到了一定程度,已经可以进行考课监察这类比较复杂的行政操作了。

  独孤信有些意动,不用说,这个检校郎就是御史,如果能够成为检校郎,对自己日后的仕途有天大的好处。

  苏将军如此重视这一次的考课,自然没人会在考课中做手脚,特别是独孤信这些本来就前途远大的官员,肯定是要做出一点成绩来的。

  但是参与考课,就可以全方面接触六镇二郡的官僚系统,而且检校郎肯定要经常向“政务堂”的重臣们汇报工作,也能接触到将军幕府的最上层。

  另外参与考课,必然也要接触到整个六镇二郡的上计档案,这里包含了人口、赋税、田亩这些具体的信息,处理这些也能积累更广阔的视野。

  如果要走向更高的位置,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韦孝宽对着王思政说道:

  “思政兄,你在崇文馆编写郡县图志,最熟悉各地情况,检校郎的位置定然少不了你的。”

  王思政也说道:

  “孝宽你考课上等,检校郎也定有伱一个位置。”

  独孤信有些愣神,从他的本心上来说,他更愿意做个带兵打仗的将领,而不是做一个治理地方的文臣。

  可这个人人趋之若鹜的位置,如果摆在自己眼前,又要如何抉择呢?

  就在这个时候,酒肆外突然传来喧哗声,不少酒肆中的客人都冲下楼,来到门边上张望。

  独孤信喊来小厮,只听到对方说道:

  “是侯将军回永乐城述职了!”

  独孤信问道:

  “侯将军?是出身于六镇的轻车将军吗?”

  小厮重重的点头说道:

  “就是那位侯将军!听说侯将军坐镇梁州,梁贼都不敢进犯,被苏将军称为‘南境柱石’。”

  独孤信透过窗户,看到了侯景的轻车将军仪仗,苏泽还特赐侯景可以白马入城。

  独孤信也听说过侯景,当年苏泽从六镇带走侯景的时候,他还是白丁一个,没想到这几年已经是朝廷的杂号将军,苏泽麾下的方面大将了。

  看到侯景的仪仗,就连王思政和韦孝宽也露出羡慕的表情。

  乱世中,武人最重,来永乐城述职的官员中,能有侯景这样声势的只有寥寥数人,无一例外都是立下军功的大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单机南北朝,单机南北朝最新章节,单机南北朝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