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南北朝 第303章 六镇为奴(2/2)

小说:单机南北朝 作者:肥鸟先行 更新时间:2024-10-02 05:36:55
  

  这个赏赐是明确了元深军中第一人的身份。

  出征的将领都有奖励,所有人都喜笑颜开。

  安丰王元延明领兵返回兖州,他还获得了北徐州刺史的职位,兼任二州刺史,在宗室中也算是荣宠到了极点。

  广陵王元恭也加散骑常侍,进入执政行列,就任恒州刺史。

  而借兵柔然的裴衍,也获封临汝县公,领相州刺史。

  等到封赏完毕,元深迎接杨昱进城,他迫不及待的问道:

  “杨公,朝堂决议,要如何安置六镇遗民啊?”

  杨昱低声说道:

  “朝堂要让六镇遗民填定、瀛、冀三州。”

  这下子刚刚升职的元深好心情一扫而空,他长叹一声说道:

  “此辈复为乞活矣,祸乱当由此作。”

  杨昱也是支持元深方案的,却没想到门下省议事结束,胡太后还能改变旨意。

  他这个宣慰大使还要负责安置六镇遗民,身上的担子更重。

  一想到这里,他也对前途迷茫起来。

  杨昱对着元深说道:

  “朝堂命令大王接到旨意次日,就领禁军返回洛阳,广陵王领恒州兵协助我完成六镇遗民的迁移工作。”

  元深明白这是朝堂担忧自己手握大兵在外造反,所以在火速命令自己折返。

  他只能对杨昱说道:

  “六镇对朝廷是不服的,若是分而化之,消弭他们的怨气,还有一线希望,但愿三州不要压迫太狠吧。”

  ——

  只不过元深的想法注定是要落空了。

  杨昱接管过六镇降卒后,向他们宣读了朝廷的命令,要带着他们去定州、瀛洲、冀州三州安置。

  其实六镇遗民对于这个命令一开始没有太大的抵触,毕竟定州、瀛洲、冀州都是北魏比较繁华富庶的州,虽说是故土难离,但是谁也不愿意继续留在六镇守边塞。

  但是杨昱宣布的第一项政策,就遭遇了这些六镇遗民的反对。

  将这些六镇遗民转移到定州、瀛洲、冀州,本身就一个超级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任务。

  这样的大规模移民工作,王朝开创期和上升期还能完成,到了北魏这种临近王朝末期,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组织动员能力。

  虽然诏书上也说了,要让沿途各州接济,甚至提供车马供六镇遗民迁徙。

  但实际上北方各州对待这些六镇遗民的态度都非常敌视,他们根本不愿意提供补给。

  既然不给,六镇遗民也要生存,他们沿途造成了巨大的治安问题。

  这样的混乱下,杨昱不得已宣布进行军管,以军法按照六镇遗民的原籍编成一个个军团,用军法命令他们向三州迁徙。

  之所以要用籍贯来编为军团,就是因为杨昱要行的军法,就是军队中的连坐之法。

  如果六镇遗民的军团滋扰地方,或者有人偷偷潜逃,则会将小队中的人连坐抽杀,而只有同乡同籍乃至于同宗的人,这种连坐之法才会有效果。

  六镇遗民爆发强烈的反对情绪,都被杨昱用手段诛杀镇压。

  六镇人不反对迁移三州,但是这种编练成军的形式,又让他们想到了戍卫六镇时期的状态。

  六镇人厌恶的就是军管状态,六镇百姓世代戍守六镇,得不到朝堂的尊重,还要被别的州歧视。

  六镇军籍就是是永世奴役的枷锁,好不容易朝堂撤镇了,现在又按照原籍编为军团,那不是白撤镇了吗?

  等到了三州,朝堂会不会继续用军籍奴役六镇人?

  这是六镇遗民不确定的事情。

  但是杨昱也没有办法,如果不编成军队,六镇遗民根本走不到三州。

  杨昱只能一边许诺,只要到了三州就会解除军管,将他们编户齐民,这才勉强驱使二十万六镇遗民向三州前进。

  从恒州南下,最先进入的就是定州。

  等到杨昱到了定州,见到定州刺史杨津已经领着定州豪族在州界迎接自己,杨昱放下了心。

  定州刺史杨津,和杨昱一样是出身于弘农杨氏,既然是同宗的兄弟,杨津早就得到了消息,组织定州豪族来接收这些六镇遗民。

  杨昱将其中一部分六镇遗民交给了杨津后,只是叮嘱他善待六镇遗民,尽快将他们编户齐民,就没有过多的寒暄,就继续领着剩余的遗民向冀州而去。

  一路跋涉的六镇遗民得到了修整和难得的粮食补给,他们本以为接下来就是好日子,却没想到等杨昱刚刚离开不久,他们就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定州刺史杨津以六镇遗民参与叛乱为由,将他们卖给定州豪族充当牧奴、农奴。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单机南北朝,单机南北朝最新章节,单机南北朝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