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藏 第七百八十七章 急报惹人急(1/2)

小说:龙藏 作者:无罪 更新时间:2025-07-01 17:43:24
  顾留白很高兴杜知节能够找到这样的丹药。

  如果杜知节找不到这样的丹药,那顾留白的确不会让他活过这个冬天。

  能够修补受损的根基,对于杜哈哈而言是最好的结果,因为杀死一个杜知节也不会让杜哈哈感到快乐。

  不过最近有个问题对他造成了一点困扰。

  为什么同样是勤耕不辍,偏偏喜欢吃酸的只有裴云华和上官昭仪?

  要么修行了阴阳天欲经和自己灵肉双修的女子容易怀上?

  那为何其余人就没有动静?

  难不成不修阴阳天欲经的和自己就怀不上?

  但所有能找到的有关大梦真经和阴阳天欲经的相关记载之中,也没任何有关这怀不怀得上的问题的记载。

  难道就纯属偶然?

  其实早怀晚怀,甚至怀不怀得上,本身倒是不要紧,关键是修行的问题。

  张口能吟七绝诗,不如善使三尺剑。

  那些诗才绝世的名诗人,面对权贵门阀的威逼利诱也没有任何抵御能力,只能沦落成造势的工具,如果没有绝对强横的修为,又如何能够令人敬畏?

  ……

  裴国公和其余诸姓门阀的纠缠在秋里就已经开始了。

  一开始其余门阀掌控的喉舌说裴氏在边军专门提拔自己的人,打压贤才。

  接着又说裴氏好大喜功,多次贪功冒进。

  如此纠缠了十来日,又爆出军方的有些库房管理混乱,有些原本堆放一些待修补军械的库房被作它用,且这些库房的东西转运过程更是疏于管理,很可能造成很多东西流失。

  接着又有人说军马的数量对不上,似乎这次扶风郡军马折损的数量不太合理。

  到了冬至过后,更是有一种论调在朝堂的争论中占据了主流。

  反正现在吐蕃、回鹘和大唐的关系都因为联姻而比较稳固,南诏方面有顾留白的越权调停而暂时没有刀兵之祸,那么扶风郡的叛乱也已经平定,似乎接下来不用保持那么多的将领和军队规模?

  似乎所有人都故意对太子在黔州已经蓄势待发这件事视而不见。

  这时候似乎和裴氏有没有过失都没什么关系了。

  反正不需要补充那么多兵员,就也不需要那么多将领,军方各个环节也不需要那么多官员。

  大唐这些试图肢解裴氏的门阀在太子的问题上是十分急切的,但面对比他们还要狡猾的老狐狸裴国公,他们都心照不宣的用了个拖字诀。

  反正就这么拖着,只要皇帝和裴氏手里没有多少可用的兵员,等到太子一起兵,那形势就会瞬间变得对他们极其有利。

  等到太子的军队朝着长安打过来的时候,那时候的大唐就必须仰赖诸多门阀在各州囤兵,共击太子。

  裴氏肚子里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大唐其余所有的门阀也都揣摩清楚了。

  位置肯定是会让出来的,皇帝和裴国公明显没有露出鱼死网破的态势,裴国公现在和他们的纠缠,就是要让他们尽可能在这个过程里,也分割出很多好处来给皇帝和顾十五。

  在这些门阀的眼中,大婚过后的顾十五似乎显得十分低调。

  除了对付杜知节之外,在过往的一个多月里,明月行馆似乎显得很平静,一直没有什么大的举动。

  或许是这样的英雄人物,也难逃美人关,一时也陷在了温柔乡里?

  然而接下来只是过了一个月,等到大寒的时候,这些不断肢解着裴氏的门阀,却突然发现有些地方不太对劲了。

  在长安定居的吐蕃人突然就多了很多。

  原本有批吐蕃的流亡贵族在顾留白的安排下,在长安购置了半条街,后来他们觉得东市边上的常乐坊热闹,就在常乐坊里又购置了不少宅院和铺子,而来往长安的吐蕃商人也都因此聚集在了常乐坊,有一条街就被戏称为吐蕃街。

  但就这一两个月的时间,和常乐坊隔着一个东市的宣阳坊里也俨然要多出一条吐蕃街的架势。

  来往长安的吐蕃商人骤然就增多了。

  聪明的人很容易猜出这意味着什么。

  原本水火不容的吐蕃流亡贵族,已经和赞卓达成了和解,这两拨人在吐蕃刀兵相见,但现在在大唐已经开开心心的把酒言欢,已经是一起好好做生意的一家子人了?

  而在顾留白手下吃了个大亏的赞卓,早已经和顾留白建立了联系,可以安安心心的运送大量货物到大唐境内交易,甚至敢于将大量黄金和宝石放在宣阳坊的商行里了?

  紧接着,这些门阀发现西市和东市原先属于博陵崔氏的那些漆器和瓷器行,已经悄然换上了明月商行的招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龙藏,龙藏最新章节,龙藏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