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光钿影[民国] 72、第72章(1/2)

小说:钗光钿影[民国] 作者:雪踏飞鸿 更新时间:2024-05-11 14:49:36
  x,最快更新钗光钿影[民国]最新章节!

  雪过初霁, 谢安再次踏入东山, 山中一片白雪皑皑, 松柏依旧苍翠,负着厚厚的积雪,几只鸦鹊飞扑着掠过,落下一两团来, 而不见人迹。谢安拢紧了身披的风雪大擎,加快了上山的脚步, 脚下的积雪蓬松, 踩上去便陷下去, 现出一层软绵的松针来。松树的翠盖底下, 也有几抹绿色, 几株小草挨着树根顽强地生长着,初吐了两片叶苞,嫩叶收敛瑟缩着, 仿佛不敢展开来迎接朔风的寒意,漫漫等待春风的莅临。

  谢安沿着山间小路走着,不多时便望见了一缕炊烟,那缕炊烟正自山林深处袅袅升腾起来。又走了约摸半里小路,才见王胡之的隐居之所。三座简单的茅屋,外面围着竹篱院落, 院落旁有几亩菜畦,种着青菜,菜畦上覆满了雪。院落里中有一群鸡, 在雪地中踱来踱去地觅食,留下一串串杂乱无章的竹叶形脚印。母鸡刚下了蛋,从鸡舍里钻出来,扑腾起翅膀咯咯咯地叫着。烟囱口不断飘出灰色的炊烟,直直飘入伸向屋顶的竹叶间去了,熏得那丛竹叶变了黑色,屋顶靠近烟囱的地方积雪已经融化完了,只有边缘部分的茅草上还卧着残雪,融化的雪水滴滴淋淋地往下落。

  谢安走近去推柴扉门,一条黑色的大犬从屋中冲了出来,望着柴扉狂吠了两声。谢安唤它的名字:“黑狮”。黑犬一听,摇头摆尾地亲近过来。

  王胡之闻声从茅屋中出来,脸部顶了些烟灰,笑道:“谢安石,我已猜到是你,快快进来。”

  谢安跟着王胡之走进屋内,里面光线有些暗,为了省些灯油钱也没有燃灯。王胡之的夫人正在另一间茅屋里炊食,三个儿子承之,茂之,和之,都有些蓬头垢面,薄薄的衣衫上好几处补丁,见了谢安,一一上前问好。

  新年临近,王胡之的家里依旧空荡荡的,也没有添些过年用的食材新具。墙角处堆了一些酒坛,喝空了的、没喝的都堆在一处,靠着一面墙架了一堆劈得齐齐整整的松木,墙根处生了地火,火焰塌了,烧断的松木冒着熏人的烟气,火中烧出了几块上好的炭,红通通的,色如早上的日头。低矮的房梁上悬了一根绳索,垂下来,悬在火堆上空,绳索末端挂着一只钩,钩上悬着一只壶,壶中盛了酒在烧,满屋子里飘的都是烧酒的香气,而那锁链上端挂着几只野雉和两只羊腿,那烟气从底下的火堆里升腾起来,熏得墙壁黑糊糊的,也笼罩起野雉羊腿。腊月的肉放在火上被烟气这么一熏,可以存放到次年六七月份不腐坏,那个时候再吃起腊月里熏的肉,又是一番滋味。当然,这么点肉对于王胡之一家五口人来说,省吃俭用还不够吃一个正月的。

  谢安来时携了一大坛酒和两条肥鱼,将酒坛放在桌上,肥鱼递与王胡之,王胡之也不假意推辞,亦无不好意思,欣然接受,哈哈笑道:“今日,我有鱼汤和羊肉宴请你了。”转身往火堆里添了两根松木,松木晒得干,很快熊熊烧了起来。王胡之指着那悬在火上熏的羊腿对谢安说道:“前几日,你从兄谢尚给我送来了两只羊腿。你先坐下来烤烤火,我先去把鱼剖了。”又叮嘱长子承之:“看着火,别塌了,挑些好的炭块盛起来,茂之,鸡下蛋了,你快去鸡笼里捡来,别让母鸡把蛋啄破了。”便取来一把刀,拎着鱼走到竹篱外剖去了。

  承之便去挑炭,茂之去捡鸡蛋。留下和之与谢安两人,和之赶忙招呼谢安坐下。

  谢安捉住和之的手一握,冰凉冰凉的,像是刚从冰里捞起来的,便问他:“冷么?”

  和之笑道:“出门的时候冷,呆在屋子里就好一些。”

  谢安摸了摸和之的脑袋,也笑了一笑,起身出门去寻王胡之。

  王胡之隐居的日子,精神上应惬意,但物质上绝不逍遥,虽然也是琅琊王氏一族,但其实空顶着琅琊王氏这么一响当当的名号,琅琊王氏族人接济他的倒不如谢尚多,谢尚为人慷慨,又与王胡之交情深厚,因而每当王胡之生活拮据的时候,王胡之便常常携家带口往谢尚处就食。曾经,乌程令陶范见王胡之生活过得捉襟见肘,出于同情,派人给他送来一船米。王胡之坚持不受,在他看来,这无异于“嗟来之食”。他宁愿与一家人饿着肚子也不愿食这“嗟来之食”。他轻蔑地直呼陶范小字胡奴:“王修龄若饥,自当就谢仁祖索食,不须陶胡奴米。”

  王胡之之所以拒绝陶范的施舍转而又向谢尚索食,源于这个社会的阶级观念:“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下品庶族与上品士族的社会地位可谓天攘之别,下品庶族寒门出身的子弟鲜被上品士族子弟看得起。

  陶范出身寒门,他的父亲陶侃幼年孤贫,寒门子弟想要入仕也不是不可能——举孝廉,但是机会渺茫。陶侃正是通过举孝廉而入仕。

  八王之乱后,五胡入侵,王敦、王导兄弟为司马睿建立东晋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东晋开国元勋,一时权倾朝野,这让琅琊王氏家族一举成为当世声名最显赫的世家大户。“王与马,共天下”正是形容这个时期的琅琊王氏家族势力。“王与马”是指琅琊王氏与皇室司马氏。司马氏深感皇权受到威胁,便想方设法削弱琅琊王氏家族势力。王敦对权力受到削弱极是不满,于元帝永昌元年发动叛乱,后被诛杀,平定这场叛乱的功臣有其兄弟王导。尽管大义灭亲、平定叛乱有功,王导深知司马氏和一些朝臣并不完全相信自己,处处委屈求全,竭力向君王表其忠心,元帝也倚重王导如“萧何”,王导丞相之位得以稳固,终身仕图平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钗光钿影[民国],钗光钿影[民国]最新章节,钗光钿影[民国]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