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彀三国 第七十七章 顺手牵书,意外发现(2/2)

小说:吾彀三国 作者:独秀守常 更新时间:2024-04-28 18:30:26
  

  张燕想到的是自己也可以有钱赚了,不仅仅是酒以后还有盐。董卓为什么那么富有?他的兵马都是铁甲。因为他现在是河东太守。贩卖私盐有木有?这可是一块大肥肉。

  河东盐池分为两个大池,一个在解县西北,谓之解池,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一个就在安邑县西南端,东西长五十一里,南北宽六里,周一百一十四里,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咸水湖。

  河东盐池自三皇五帝之时就开始出盐,至如今,此地出产的盐,北输并州,西输关凉,南输雒阳,东输冀州、兖州。要是自己这个上党盐池可以开发出来,自己还用的着吃他董卓的盐吗?

  汉武元狩四年,用桑弘羊等言,兴盐铁之利,天下盐官凡二十八郡,而河东安邑为首,随后不少天子都曾亲自来看盐池。

  盐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盐池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正如钟繇当初出谋,让他选择上党立足,就是地利之势,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盐池,这下好了,掌握了上党盐池,几乎就是坐地收钱,而且能够控制上党四面州郡的盐事,换取自己需要的粮草、战马和兵器。

  盐池之水冬季不冻,盐池四周都是盐畦,储存盐池水,是专门用来晒盐的。

  一旁的壶关守将对张燕解说着晒盐的过程:“盐工在盐池四面垦地为畦,引水沃之,水耗盐成。每年二月垦畦,四月引水,夏月骄阳熏蒸,南风动荡,上结盐板,光洁坚厚,板上水约三寸,翻腾浪花,落板即成颗粒,谓之斗粒盐。若逢小雨,则色愈鲜明,盐质愈佳,宜及时捞采,若遇大雨,盐复解散,秋冬地冷池枯,不能生盐,间或有之,硝碱相杂,味亦不正,故八月而止,每年得盐百余万石。”

  张燕听得不由连连点头,他还以为上党盐池是随时能晒出来的,如今听壶关守将一说,才知道这个周期也很长,是按年计算的,也颇是不易。

  他又问守将:“如今盐池是那些世家掌控?”

  汉武帝时,远击匈奴,耗费巨大,为了收拢军资,实行盐铁官营,收山海之利,但汉武帝死后,霍光辅政,在世家豪强的推动下,又恢复了盐铁私营,到了后汉,曾有天子尝试恢复盐铁官营,但拧不过世家势力,以失败告终。

  如今的盐池便是由地方豪族掌控,而朝廷只派出盐官,收取盐税。

  张燕知道,盐池之中掺杂着太多的势力,而毌丘兴身为上党本地人,了解的应该更多一些。

  果然,守将神色也颇是凝重:“此地盐畦,计有三十多家参与其中,上党李刘二家是大股东。不过,这是一个私盐池,没有上报朝廷,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只是那些世家偷着卖盐。”

  张燕闻言,不由松起了眉头,刘全和李兵早就被他玩死了,这简直是白得了一个盐池啊。

  “那有还有哪些世家?”他又问道。

  守将沉吟道:“原本张氏也有,不过前几天张先突然卖了自己的股权,现在多是冀州的一些小世家。还有一个中山甄氏。不过如今李氏、刘氏已被主公扫除,由郡府暂为接管。”

  尼玛,这么多苍蝇!

  张燕忍不住想拍额头,他沉吟了下,看向守将:“若是将他们的盐畦收归官营如何?”

  守将忙道:“盐铁官营乃与民争利,使君此举,恐失人心,当三思而行!”显然,这个守将从中谋利了。

  “与民争利?”张燕哼道:“两百年以来,倒是一直实行盐铁私营,没见到百姓富庶,反倒是肥了那些世家豪强,与寻常百姓有何益处?”

  盐铁这类国家命脉,着实不宜由世家豪强掌控和垄断,否则只会让世家势力越发强大,可不是好事。

  守将又道:“此是国计,使君若行之,恐怕会受到天子问责。”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吾彀三国,吾彀三国最新章节,吾彀三国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