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48章 师门任务(1/2)

小说: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作者:南柯一凉 更新时间:2024-04-21 09:59:49
  晒了会儿太阳,沈雁氷带着方言来到西厢房,这里既是他的书房,也是卧室。

  房间内的摆设十分简朴,除了沙发、茶几就是满壁的图书,就是靠墙的一张单人床。

  紧挨着床的是一张写字台,左边摆着台灯、放大镜,右边并排放着笔。

  从里到外,先是最常用的钢笔,然后依次是备用钢笔、改稿用的铅笔、红铅笔等,笔旁一盒曲别针、一盒大头针、一叠作书签用的小便条,摆的是井然有序。

  方言搀着沈雁氷坐在床上,自己拉来一个小马扎。

  “不管是短篇、中篇,还是长篇,落笔之前最重要的是确定选题方向……”

  沈雁氷慢悠悠道:“从发现题材,到拆解题材,到重新构思、布局,再到运用一些写作手法,最后小说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接着慈眉善目地盯着他看,“你想好要写什么题材了吗?是不是打算继续谍战题材?”

  “是的,老师。”

  方言直截了当地承认。

  “除了谍战,还有其它想法吗?”

  “我暂时没想到。”

  “这可不行,要想,要多想。”

  沈雁氷看他仍然一脸困惑,“既然你是我学生,那我就考考你,你知道我写了哪些小说吗?”

  “《春蚕》、《子夜》、《林家铺子》……”

  方言在来拜访之前,王朦、周雁茹等人就给他做过特训,回答得自然是信手捏来。

  “这些小说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都是现实主义的作品。”沈雁氷颇为满意道,“比如《子夜》,就是30年代初的大上海,因为我喜欢结合历史,紧贴现实,所以很多人管我的小说叫作‘社会剖析小说’。”

  “老师是想我往现实主义的方向?”

  方言心领神会,这是给自己定毕业课题了。

  坏了,《潜伏》怎么办?

  自己的如意算盘可能要泡汤了!

  “只是个建议,因为谍战的题材总会有尽时,但现实生活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的,80年代、90年代,甚至21世纪,现实主义永远不过时,这能大大地延长你的写作生涯。”

  沈雁氷耐心地解释自己的用意,年轻作家要建立自己的“生活根据地”。

  比如五十年代的作家,就有一条“三同”原则,跟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方言恍然大悟,创作是有极限的,总会灵感枯竭,江郎才尽,老师操心的是他的前途。

  但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开挂的!

  “文学要反映时代的主题,我要再考考你,伱觉得社会现在有哪些重要的话题?”

  沈雁氷一点一点地引导。

  方言思考片刻,脑海里第一個蹦出来的就是,改革!这绝对是贯穿将来的不变主题!

  “你能这么快说出‘改革’,说明你的观察力很不错。”沈雁氷颇为欣赏地夸了一句。

  方言表面笑嘻嘻,心里却苦兮兮。

  关于改革背景的电影和电视剧的确不少。

  《新星》、《兄弟》、《大江大河》、《鸡毛飞上天》、《血总是热的》、《繁花》、《情满珠江》、《温州一家人》……

  但是关于80年代初这个时候的作品,可不多见啊,而且还是能写成长篇小说的那种。

  简直是,难上加难!

  “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沈雁氷注意到他眉宇间的忧虑,“我只是给你多一些考虑的方向,谍战你照样可以写。”

  “我明白了,老师!”

  方言内心不禁松了口气,不过导师亲自定下的课题,能随便换吗?

  “到中午了,留下来吃了顿便饭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