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43章 物色老师(1/2)

小说: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作者:南柯一凉 更新时间:2024-04-21 09:59:49
  “小方老师。”

  铁甯转过头,“晚饭后,能不能帮我看一下我写的稿子,就是上回跟你聊到的……”

  就见方言眉头紧锁,低头看信,虽然人还在这里,但感觉魂已经走了有一阵子了。

  “他怎么了?”

  铁甯一个激灵,看到王安逸摇摇头,看到莫伸回答说他看了这封信后,整个人入魔了。

  方言仿佛视若无睹,一直盯着信看。

  “我其实不大喜欢‘前辈’、‘接班’这一类字眼,我也不喜欢‘老作家’这样的称呼。

  作家就是作家,他靠作品而存在,不是靠资格活下去,还记得我在你本上写的话吗?

  丢开顾虑,不要胆怯,大胆地想,勤奋地写,把自己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全写出来。

  像你这种青年作家,有勇气,有良心,有才华,有责任感,正是华夏文坛崛起的新生力量,需要的不是我们带着你们,扶你们缓缓前进,而是你们该推开我们,把我们甩在后头。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很欢迎伱这样的年轻人把我推走,也甘心让你把我抛在后头。”

  从上到下,看到最后,尤其是李尧堂在末尾向他发出邀请,请他到沪市的家里做客。

  武康路113号。

  方言默默记下地址,有机会一定去。

  “岩子,谁给你的信,竟然看这么久?”

  莫伸把头凑了过来,右下角的署名一下子夺走他全部的思考,震惊地脱口而出:

  “巴……”

  “嘘!”

  方言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是不是巴老?”

  铁甯眼神复杂,压低声音。

  又是王朦,又是丁铃,又是万佳宝,又是李尧堂,你到底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

  “只是简短的感谢信,感谢我投稿给《收获》,真没想到巴老在这事上还亲力亲为。”

  方言扯起谎来,脸不红,心不跳。

  “原来是感谢信。”

  莫伸、王安逸他们不疑有他,倒是铁甯把眼睛眯成条线,似乎要从他的脸上看出破绽。

  “不然呢?”

  方言面不改色,把信小心折叠。

  如果把内容公开出去,绝对会让讲习所炸开了锅,这封信大意就是文坛大宗师指名道姓希望方小将,长江后浪推前浪,把老前辈拍死在沙滩上,字里行间地都透着对后辈们的期望——

  让华夏文学再次伟大!

  …………

  铃声再次响起,传到了筹备组办公室。

  “我就不在这里打扰你们了。”

  李小琳和李清泉等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会儿,随后站起了身。

  “小琳同志,请留步。”

  徐钢喊了一声。

  “徐所长还有事?”李小琳停下脚步,诧异地看向他们。

  “巴公应该也看过小方的作品吧?”

  李清泉看她点头,“对他的评价怎么样?”

  “父亲评价很高,说他的小说,以及‘谍战’的提法别出心裁,很久没有见过如此大胆创新的年轻作家。”李小琳笑道,“这不,我来燕京的时候,特意让我给他带了封亲笔信。”

  “亲笔信!?”

  李清泉和徐钢互看一眼。

  “是啊,内容我没看到,但能让我父亲想了很久才写的信,绝对不是一般的信。”

  李小琳语气肯定道。

  李清泉大喜道:“既然巴公这么欣赏方言,如果请他担任方言的导师,指导写作……”

  “当他老师,指导写作?”

  李小琳大为意外。

  “是这样,后半個学期,我们讲习所会给每位学员,分配一名导师,以老带新。”

  徐钢道:“本来我们给方言安排的导师,是《当代》的秦兆阳先生,既可以教他写作,也可以教他怎么当编辑,但现在计划有变。”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