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31章 谍战之父(1/2)

小说: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作者:南柯一凉 更新时间:2024-04-21 09:59:49
  3月28日,《燕京文艺》编辑部。

  方言和王洁坐在周雁茹的对面,看着她审阅自己的文稿,每过一页纸,就会把里边所有标点错误和错别字,像捉虫一样捉出来,用红笔画个圈,直到看完最后一页,才抬起头。

  “不错,岩子这篇稿子只有2个小错误,看来你已经初步掌握编辑修改符号的用法。”

  “多亏了王洁同志教得好。”

  方言记下了红笔圈出来的错误。

  书面改稿,有一套系统标准化的符号,这是编辑的必修课,也是他入职的第一门课。

  “小王教得好,你也学得快。”

  看到翘起下巴的王洁,周雁茹表扬了两人,“这两天,不少电影厂打电话到编辑部,都说要把你的作品拍成电影,你什么打算?”

  “我已经想好了,把《牧马人》交给上影厂,《黄土高坡》嘛,就由西影厂来拍。”

  方言直截了当地说。

  周雁茹好奇道:“《黄土高坡》本来就是写陕北插队的故事,交给西影厂很合适,不过,《牧马人》为什么会想到交给上影厂?”

  “上影厂让谢缙来拍《牧马人》。”

  方言没有说让自己当编剧的事。

  “谢缙!?”

  王洁师徒不由一惊。

  周雁茹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如果导演是谢缙的话,换成是我,我也很难拒绝。”

  “我也是这么想的。”

  方言摊了摊手。

  谢缙就是上影厂跟其它电影厂争夺剧本无往而不胜的王牌,当然,还有丰厚的编剧费。

  “那么在电影上映之前,《牧马人》算是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在创作上有什么打算?”

  周雁茹笑道:“听说巴老亲自找你约稿。”

  “啊?”

  一直旁听的王洁大叫了声,声音之大,瞬间引来两人的目光,“巴、巴老找你约……”

  方言摆摆手,“巴老这是在抬举我。”

  “巴老这一代老作家一直关心文化事业,关心伱们这代青年作家。”周雁茹道:“你准备得怎么样,可千万不要辜负他的一片好意?”

  “已经有眉目了。”

  “打算在《收获》上发表什么,还是像《牧马人》一样的反思小说吗?”

  “我是觉得咱们《燕京文艺》已经发了这么多期的‘反思文学‘专题,全国到现在也起码涌现出几十篇反思小说,多我一篇不多,少我一篇不少,我准备探索新的领域。”

  “新的领域?”

  “是的,我正在构思谍战题材。”

  “谍战?!”

  周雁茹大为意外,王洁更是一脸茫然:

  “谍战是什么?师父,有这种题材吗?”

  “这么说吧,反特就算谍战的一个分支。”

  方言详细地介绍“谍战”的概念,从“反特”到“卧底”,甚至无意间透露了“无间道”。

  也就是敌我双方潜伏在对方阵营当卧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互相抓鬼。

  “你这個‘谍战’的提法,倒是很新颖!”

  周雁茹赞许地微笑了一下。

  “我也是突发奇想。”

  方言嘿然一笑。

  “所以,你要写的是地下工作者潜伏敌方的故事,就像《保密局的枪声》那样?”

  周雁茹放下搪瓷杯。

  “没错,周老师。”

  方言点了点头。

  《保密局的枪声》是改编自小说《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电影,少有的以地下工作者为主角的“卧底片”,在一众反特片里脱颖而出,去年上映,票房几乎突破2个亿。

  《少林寺》的内地票房,也才1.6亿。

  可见“卧底”题材多么有市场。

  “这倒是一个很少有作家探索和创作的领域,不过你这跨度也够大的,从‘反思’一下子跳到‘谍战’,怎么会突然想到这个题材?”

  周雁茹兴致勃勃。

  方言道:“也是凑巧,我姐厂里过两天要放电影,喊我去看,其中一部是《雾都茫茫》,立刻启发了我,为什么敌暗我明的反特片居多,却很少见到敌明我暗的卧底片。”

  “你这个观察,很精准!”

  周雁茹语气里充满了赞赏。

  “谢谢周老师夸奖。”

  方言也不客气。

  “地下工作者身处黑暗,心向光明,在隐蔽战线上流血牺牲,虽然他们的名字也许无人知晓,但他们的事迹是很有必要让人铭记。”

  周雁茹一脸严肃。

  “对!!”

  王洁啪啪地双手鼓掌。

  “你干嘛?”

  方言一个激灵,转头看去。

  “嘿嘿,你们说的太好了,情不自禁。”

  王洁感受到周雁茹和方言投来的目光,停下了拍手,脸上露出尴尬但不失憨态的笑容。

  “我也是这么想的,周老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