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256章 分化与抱团(2/4)

小说: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更新时间:2024-01-22 04:14:24
  

  这天夜里,薛白还收到了一封从长安来的信,有厚厚一沓。

  打开来,果然是看到了李季兰的诗集。

  待见到其中有诗句是“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薛白目光回避,翻到了后面说正事的内容。

  李季兰提到,她与李腾空打算去王屋山随玉真公主修行。

  玉真公主如今住在玉阳山仙姑顶的灵都观,地处于王屋山脉,在洛阳正北方向,属于黄河以北的济源县。

  李季兰、李腾空过去,肯定是不经过偃师的。但她们打算从洛阳走,在洛阳见几位好友,之后北上孟津渡,渡过黄河。

  信是在二月下旬寄的,那时寒冬已过,春意正浓,是出行的好时节。今日是三月初三,薛白收到了信,而车驾比快马捎信要慢得多,算时日,她们过些日子该能到洛阳。

  信的最末,李季兰问道:“可否于洛阳与先生一晤?”

  薛白思忖着,没有马上回信,他不知近来是否方便离境。

  “宋勉答应了,这是宋家的田册,核实之后,以实际田亩来定宋家的租税。

  次日到了尉廊,薛白把一份田册交在殷亮手中,道:“过两日,宋家还会运一批钱粮当众入仓,为各家表率。”

  “好,有了宋家的支持,此事便成了大半。”殷亮大喜,“就算是有哪家还想要反对,也没了主心骨。”

  薛白道:“我近日还有一位新的幕僚,你也见见。”

  “哦?”

  殷亮转头看去,只见一个白发圆脸的老者有些尴尬地走了进来,正是郭渙。

  “郭录事?”

  “殷录事不要如此多礼,如今你才是录事。”

  郭涣依旧是见人就笑,圆圆的脸颊洋溢着热情,只是脸上已多了许多皱纹,举止也拘谨了起来。原本县署是他的地盘,如今则像是来做客。

  他二月中旬就出了牢,等了半个月,连生计都快撑不住了,终于是忍不住来找薛白。

  殷亮则很洒脱,大大方方道:“郭先生放心,少府志不只在偃师,你今日既来了,所得只会比所失更多。”

  “希望如此。”郭涣对这套安慰人的说辞不太有信心,赔笑了两句,道:“盼能为少府尽些微薄之力。”

  他说是微薄之力,但以他对偃师县的了解,几句话就能够起到莫大的作用。

  “眼下,少府已分化了各家高门大户,并取得了宋家的支持,下一步,该是夺吕令皓之权了吧?”郭涣道,“小老儿带了一些证据,乃是这些年他侵吞县署钱粮的账目.....

  连这一环也被补上,薛白整个分化大户、架空县令、主宰偃师的计划也就铺开了。

  目前为止,他用的都是一些官面上的手段,以权职逼压、以利益驱使、以言语打动。如果可以,他也希望尽可能把权力斗争放在官绅这一层面,让整个局势平和、波澜不惊。

  所有的博弈都在规则之内解决,不惊动朝廷,有助于他往后在偃师造铁器、铸铜币、开钱庄等等。

  另外,最好是能够在解决田地问题时减少破坏,不耽误春耕,避免太过激烈的冲突给农户造成损失。

  此时眼看着进展这般顺利,薛白反而感到有一点点的不踏实。

  他心中也在思索,靠这种温和的方式,真的能够解决偃师县的积弊吗?

  若在偃师可以,河南呢?河北呢?

  答案不在他身上,得看六万农户到底过得好不好。

  洛水边。

  乔二娃正在搬运粮食,他杀人落狱,被刁庚从牢里劫了出来,准备随他到郾城去。

  幸运的是,县尉还让人把他的阿娘与刘翠也送来了。今日把采买来的粮食运过河,他们就要启程。

  临行前没能跪谢县尉的救命之恩,他十分遗憾。

  “好了,最后一批了。”刁庚站在船上喊道:“我先随粮食过河,你们带着力工过来。”

  “好。”

  乔二娃站在那等着力工集结,转头看去,见码头上有张告示。他不认字,但已听说这是县尉的新政,往后不用追死,每年的租庸调能少一半,总之是对农人好的。

  说实话,他并不想跟着刁庚到铁山去,农夫在当今是值得骄傲的身份,若再有几十亩田,更是代表着安定、本份、体面,不是铁山上挖矿的苦力能比的。

  乔二娃只认得告示上那一个“田”字,他就一直站在那盯着看,畅想着若少交一半的税,攒上几年,与刘翠成了亲,生五个娃儿,慢慢也能养活。

  他于是想把这告示背下来,往后遇到逃户也好与他们说,可惜原有个念告示的小吏今日已不在了。

  此时,一个中年男子乘着小舟从洛河上游过来。

  这人看似三十岁左右,身材魁梧,北方人长相,面容英俊,眼神明亮而锐利,上唇留着短须,显得十分精明强干。他身后还跟着两个随从,都是壮汉,正在从船上把马匹牵下来。

  三个人,却带了六匹马,都是骏马。

  中年男子独自走到告示下,目光看着。他侧脸有个显著的特点,鼻梁挺拔得像是刻出来的。

  “那个。”乔二娃道:“念念呗?

  不是他没礼貌,实在是拙于口舌。所以崔家田庄的管事还在叨叨,他直接就挥起钉耙将其打死了。

  此时求人办事,乔二娃笑了笑。

  “可。”中年男子点点头,张口便念道:“县尉薛白告谕偃师士民,因青苗、色役二簿年久未编,租庸调所征税额多有不符……..

  这般的大白话,乔二娃背得也十分吃力。

  中年男子侧目稍稍扫了他一眼,叹道:“不必记,没用。”

  “为啥?”

  “都说要减少百姓负担,朝廷减租庸调、加户税,负担可减了?朝廷说和来是为了补贴百姓,给贫苦百姓发钱,负担可减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满唐华彩,满唐华彩最新章节,满唐华彩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