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201章 不矜细行(2/3)

小说: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更新时间:2024-01-22 04:14:24
  

  “有劳薛郎了。

  薛白遂领着王昌龄往后衙走去。

  走过长廊,王昌龄停下脚步,抚着廊边的柱子,道:“秘书省,二十又一年了啊……开元十五年,我进士及第,与你一样,起家官也是校书郎。”

  他看向薛白,又道:“但我当时没你这般年轻,快到而立之年了。扬名的路不好走啊,我年轻时本欲到边塞拜谒节度使,可不太顺利,好在诗名广传天下,得了张公的认可,出仕之初,官途还是顺的。”

  我也是得张公的庇护,方能活到今日。

  “听说了。”

  月光不算太暗,薛白遂吹灭灯笼,与王昌龄在庭院中闲聊,他有一个消息要说。

  但先开口的却是王昌龄。

  “你状元及策,起家校书郎,这两步已走对了,下一步便是要外放畿尉了?”

  确实有所准备。”

  大唐官场的升迁途径基本就是这样,校书郎、畿县县尉,有了这中枢、地方的基层资历,下一步才可调回来担任中层清望言官。

  如颜真卿,十二年前便是校书郎,中间守孝三年,之后重考博学鸿词科,任畿尉,之后任御史、巡查陇右。看似官阶很低,但资历、名望已足,且才干有目共睹,其实已踏出关键一步,只要再迁一两次官就能突飞猛进,进入尚书、宰相的候选队列。

  王昌龄原本也是打算这般升迁的,叹道:“校书郎我任了四年,博学鸿词登科,迁任汜水县尉,正九品下的官职。”

  他语重心长,又提点道:“你有了功劳,不必再考吏部试也能迁官。但切记,不可贪图品级,宁可降品级,也一定要畿尉。宁要汜水尉,不要江宁丞啊。”

  彼此才相识,王昌龄能做这种提醒其实殊为不易,无怪乎他交友满天下。

  “谢王大兄提点。”薛白郑重致谢。

  这些道理他虽然都知道,但只有在王昌龄身上才有深刻的体会。

  大唐是关中本位,所有的财赋、资源、官位都是向关中倾斜的……除了这些年兵权流向边镇,其他一切都是优先供给关中,要想最快地往上爬,就得在畿县。

  王昌龄见这少年听劝,欣慰地点了点头,叹道:“官场上的事,我也只能提醒你到这一步了,再往后的,我也教不了你,只能提醒你莫步我的后尘。”

  那是在开元二十五年,他已入仕十年,正打算往监察御史迈出关键一步,恰逢朝中张九龄失势,李林甫拜相。

  任他当时是大唐第一诗人,大势涌来,瞬间让他十年间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事牵连,贬往岭南。

  “岭南太苦了。”即使是王昌龄,提到岭南也是叹息,道:“我本要死在岭南,但蒙上苍眷顾,开元二十七年二月,圣人大赦天下。我才到岭南没多久,便折回长安,后被量移为江宁县丞。”

  量移就是指获罪的官员遇赦后,移到近地安置,他这一辈子几乎是升迁无望了,没被贬谪都幸运。

  此时,薛白方才说了他得知的消息。

  “我有位长辈在吏部,前阵子告诉我,王大兄你只怕又要被贬了…….

  “王昌龄?”

  李林甫喃喃着,想到似乎就在一个多月前曾看到有人揭发王昌龄在江宁犯了许多过错。

  他起身,招过一名昏昏欲睡的女侍,吩咐道:“让幕僚立刻将上个月江宁来的行文找出来。”

  “喏。”

  相府的幕僚也是辛苦,连夜便将右相要的文书找了出来。

  李林甫接过翻了翻,果然,江宁几个县官参奏王昌龄“不矜细行,言行相背”。

  所谓“不矜细行”就是平时不注重小节,公文上列举了很多,比如王昌龄好酒贪杯,常常宿醉不起;消极政务,不肯过问县备选;私养歌伎,每日声色以自娱……..

  公文下方,附的则是一封私人信件,信件上写了一首王昌龄的诗,诗名《春宫曲》

  李林甫记得自己处置过此事,于是又让人翻找发给吏部的公文留底。

  “右相,找到了。

  “拿来。”

  他接过一看,公文上写的是“贬为龙标尉”,赫然还有右相的盖章。

  “好一群尸位素餐之辈!本相已贬谪的人,犹敢调回京中?让陈希烈来见本相!

  “阿郎,此时还是宵禁.....

  “让陈希烈来!他平时睡得还不够吗?!”

  “啊,这......”

  陈希烈匆匆赶到右相府时已是四更天。

  他睡得正香被唤过来,此时还是迷迷糊糊,瞪大了眼看着公文上的字,脸色满是茫然。

  “王昌龄?下官调他到长安来了吗?我不知此事啊。圣人下旨修纂大典,召集天下学者入京,名单很长,恐有一两千人,我还以为……右相让人审核过了。”

  李林甫震怒,怒于陈希烈这敷衍塞责的态度,偏偏他正是看中这一点,才把陈希烈放在左相之位上这么多年。

  “右相息怒。”陈希烈又道:“这封公文,我也从未见到过。吏部之事,多由达奚侍郎在管。

  像是一拳打空了,李林甫怒气无处发泄,遂又遣人将达奚珣唤来。

  五更天,达奚珣一见那公文就是脸色一变,心中暗叫不好。

  别的事办不好不要紧,以右相气量之狭小,出了这样的纰漏却是完了。

  此前,他确实收到这公文了,当时想的是王昌龄虽只是一个小官,名声却很大,贬谪王昌龄肯定要被人骂的,到时候李白、王维、高适那些人又要没完没了了,因此,此事他特意找了杜有邻来担。

  “回右相,是杜有邻!”

  达奚珣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道:“王昌龄投靠了杨党,因此,杜有邻故意拖……..”

  “还敢狡辩?”李林甫甩下王昌龄写的那首诗,“他若肯投靠杨党,也不至于一辈子都在**品官上打转……全是只顾自利的废物!”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满唐华彩,满唐华彩最新章节,满唐华彩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