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83章 劳动者的智慧(3/3)

小说: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作者:肥鸟先行 更新时间:2023-12-21 10:36:09
  

  “你们去南平买书?是买《拍案惊奇》吗?”

  商队老板拿出一期往期的《拍案惊奇》,递给汪道昆。

  纸张是粗糙的生宣,这种纸上写墨水很容易化开糊成一团,但是报纸上的字却很清晰。

  墨迹飘香,看来是用了特殊的墨。

  汪道昆家中是富商,他很快估算出这份报纸的成本确实不高,也难怪可以低价出售大规模印刷的。

  翻开报纸,现在《拍案惊奇》的版面已经扩充到六版,格式和内容也固定下来。

  第一版是本地新闻,从朝廷到福建府的大事,都有可能被编辑成新闻刊登在上面。

  内容来自于府衙县衙张贴的告示,只不过文字用了更白话的写法,甚至有的还编成了打油诗和顺口溜,更方便百姓传播。

  第二版则是连载的《牡丹亭》,汪道昆失望的翻过去,这一期是一个月前的报纸,这篇戏文他在盗版合集中已经看过了。

  第三版是短篇故事两则,其中一则是苏泽写的聊斋,另外一则是南平县一个读书人仿照苏泽的文风投稿的作品,也被林清材选中一并刊登了上去。

  汪道昆看完只觉得汗毛直立,苏泽这篇故事一字没有正面描写鬼怪,可是鬼怪却仿佛站在面前一样,让汪道昆直呼过瘾。

  第四版也是投稿,这是一出折子戏,有牡丹亭珠玉在前,这篇戏文确实干瘪了一些,但是题材和内容都很新颖,在汪道昆看来也是一篇不错的作品,也是南平士子投稿。

  第五版是一些杂记、笑话、游记、神话故事和山川地理逸闻,都是一两百字的小短篇,但是内容生动有趣,汪道昆读完了化剑阁的逸闻之后,对这座南平县城外的名迹也产生了游玩的兴致。

  最后一版就是广告了,在热爱阅读的汪道昆看来,这些广告也颇为有趣。

  他合上报纸,递给商队老板说道:“果然是好报纸!掌柜的你们赶到南平就是为了买报纸?”

  商队老板笑着说道:“当然不是了,如今《拍案惊奇》在临近的府城都开始同步贩卖了,价格也和南平城内一样,贩卖报纸已经没什么利润了。”

  “我们这次去,是应本县相公们的请求,去购买《古文观止》和《幼学琼林》的。”

  汪道昆也算是读过很多书了,他从没有听过这两本书,问道:

  “这是南平的新书吗?”

  老板点头说道:“这《幼学琼林》是苏先生新编的蒙学教材,用过的都说好。《古文观止》和苏先生和南平县海教谕一起编的散文集,据说收录了名家大作五十篇,都是一等一的名家精品,苏先生还做了注释和点评,在延平府都卖脱销了。”

  蒙学?散文集?

  汪道昆更吃惊了,这苏泽不过是一个秀才,竟然能编这样的东西?

  别看蒙学书看起来简单,可是编写蒙学可是相当困难的工作。

  要将知识讲的通俗易懂,又要在孩子心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这是教化天下之功!非大儒不得为之!

  而文集也是如此,从先秦以来名家散文不计其数,但是能称得上名篇的可不多。

  能从卷帙浩繁的文章中精选出好文,并且做注释点评,这非是饱学鸿儒不能为之!

  要不是苏泽的《牡丹亭》珠玉在前,汪道昆都觉得这是在苏泽在骗人了。

  “掌柜的,你手头上可有这两本书?”

  掌柜的摇头说道:“这两本书在南平之外可是一页难求,我们这次来南平城也是想碰碰运气。”

  汪道昆回到自己的马车里,看了《拍案惊奇》之后,他内心的创作**也是暴涨。

  人就是这样,在读到好故事之后,也忍不住要将自己脑海中的好故事写出来表达出去。

  在这种表达欲的驱使下,汪道昆提起笔写道:

  “第一回,西门庆热结十兄弟武二郎冷遇亲哥嫂。”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最新章节,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