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70章 县试(求月票)(3/3)

小说: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作者:肥鸟先行 更新时间:2023-12-21 10:36:09
  

  竟然第一道四书义就是一道截搭题!

  截搭题,就是将四书五经中两句话,甚至多句话截取搭在一起出的题目。

  这句话并不是四书五经中的原文,难度自然要比普通的单句题或者多句题难的多!

  首先要通读四书,才能知道这道题目的出处,然后还要根据截搭之后的题目作答。

  其实明代科举在贡试中很少出截搭题,但是在县试中很多出卷的县令为了偷懒,就偏爱出截搭题。

  因为截搭题难,所以黜落普通考生特别快,有时候第一场考试,就能刷掉足够的考生,改卷子也非常容易。

  不过出题人高兴了,做题人就要暗暗问候白知县的祖宗了。

  不过其实这种截搭题,倒也不是故意为难考生。

  到嘉靖年,大明朝廷已经举办了这么多次的科举。

  时文选刊也出了这么多期,四书上的内容基本上都出的差不多了。

  而出了科场舞弊,那主考官是要掉脑袋的。

  有些常用的题目,卷到极点的考生已经将名家名篇都背熟了。

  可怕就怕一个考场出两个卷王,那出现两份雷同的试卷,主考官还活不活了?

  不过苏泽拿到这个题目,反倒是松了一口气。

  这种截搭题虽然巧妙,但是只要有了正确的破题思路,基本上就稳了。

  苏泽提起笔,这种题目其实有点类似于现代人的智力游戏。

  首先看两句的出处。

  其实这两句上过学的基本上都读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过如果按照这句原文来破题,那就落入出题人的陷阱了。

  八股文破题必须紧扣题目,也就是要对应“不亦说乎,有朋”来破。

  这时候要扣住朱熹的集注来破。

  朱熹集注上对“说”的释义,“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说”。

  这句话朱熹注释的很巧妙,点出了学习和实践的关系。

  苏泽虽然不喜欢朱熹,但是这句话他是很认同的。

  “学习了就要实践,实践了知识就转化为我自己的知识,所以会感觉到愉悦。”

  说就是通“悦”,就是愉悦的意思。

  苏泽破题就从学习实践之悦开始,他提笔写道:

  “说以学而深,可决其朋之有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能从学习到实践为乐,能从所学中得到快乐,那就自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跟从。

  这样破题既写出了读书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又符合儒家君子之朋的定义,可以说是破题的相当的巧妙了。

  破题没有问题,接下来的部分苏泽就开始写他的实践论了。

  【蓝色被动——旁征博引】

  【金色被动——六经注我】

  这两个被动技能让苏泽脑袋空前的清明,各种引经据典,硬生生的将这个题目歪到了最后的论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穷究真理是天地之间最愉悦的事情,而真理必然是越辩越明的,能践行真理之路的人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追随。

  洋洋洒洒写完一篇八股文,苏泽又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错别字和犯忌讳,这才誊抄到了考卷纸上。

  就这样已经半个时辰过去,又有小吏拿着笔,开始查看考生们答题的进度。

  每隔半个时辰,就有书吏过来检查进度,查看稿纸上的字和答卷纸上的字数,并且记录在考簿之上。

  这就是怕考生和邻间的考生作弊,如果草稿纸上一个字不写,就开始直接在考卷纸上做答,那就有领座考生帮着代答的嫌疑。

  等到苏泽誊抄完毕,已经到了上午九点,五名卫所兵举着牌,这是五经义的题目。

  大明只要求治一经,你治什么经就答什么经的题,苏泽将《春秋》题目抄下来,这道题中规中矩没什么花活儿,苏泽很快就写出了答案。

  接下来的试帖诗也四平八稳,苏泽最后检查了一遍,干脆就喊来书吏,交卷!

  这个八股文题目出自八股文教材《曲园课孙草》中的三十篇范文。

  当然后面的实践论是肥鸟魔改的。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最新章节,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