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43章 编写蒙学教材的打算(3/3)

小说: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作者:肥鸟先行 更新时间:2023-12-21 10:36:09
  

  一想到这里,苏泽想到了自己编写一部自己的儿童启蒙教材,他不是有“六经注我”的金色被动技能吗?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写到教材中,潜移默化的培养这些孩子!

  一想到这里,苏泽就立刻来到了拍案惊奇的编辑部,他不仅仅要编写教材,还需要有人帮着授课。

  毕竟苏泽不可能每天都来城里给这些孩子上课,眼下自己认识的读书人,也就陈清朝和林清材二人了。

  逮着能褥羊毛就往死里褥的想法,苏泽自然又来求二人帮忙了。

  “苏兄想要让我们给养济院的孩子开蒙?”

  苏泽摇头说道:“这些孩子也不可能人人参加科举,只要能读书明理,学一些谋生技巧就好了,不是要开蒙科举的。”

  听到苏泽不是要让养济院的孩子都参加科举,陈林二人都松了一口气。

  南平县的读书人,能够容忍苏泽这样的寒门子弟参加科举,却不能容忍孤儿也参加科举。

  一府一县的生员都是有限的,人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就算是陈朝源和林清材二人,听说苏泽不是要培养孩子读书参加科举,都松了一口气。

  人都是上房抽梯的,上了岸都想要把船弄沉了,这就是人性使然。

  苏泽的志向也不是培养这些孩子去科举做官,日后他要是真的造反了,也需要有新思想的新官僚,自己培养肯定是最好的。

  而且人才这件事都是长期投入的事情,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孩子中有几个人能成才,就对得起苏泽的投入了。

  “我准备编写一本更简单通俗的启蒙书籍,这些日子若是城外有会雕版印刷的建阳流民,请陈兄帮我留意一下。”

  陈朝源立刻说道:“苏兄放心,这个容易。”

  建阳被倭寇攻破,很多有技术雕版工匠都从建阳逃亡出来,苏泽也想要乘机扩大印刷坊的人手。

  苏泽又对林清材说道:“林兄,你们林家也有社学的吧?”

  林清材点点头,社学和卫学也差不多,是家族内部办的私人学堂,一般都是开蒙为主。

  林清材和他那个在县学做书吏的族兄林清远,都是在家族社学中开蒙的。

  苏泽说道:“能请你接受过开蒙的族人担任养济院的塾师吗?”

  林清材想了想说道:“我有一个族弟读了几年书,现在还在家中种地。”

  苏泽说道:“我愿意出一个月一两银子的束脩,请他每日早上在养济院讲蒙学一个时辰。教材和笔墨都由我来提供。”

  “月初和月中进城的时候,我也会去养济院给孩子讲课。”

  林清材想了想,一两银子虽然不多,但是作为兼职也算是丰厚了。

  自己这个族弟在家种田的时候也会读读书,去养济院教书也能蹭点笔墨纸砚用。

  林清材说道:“那我和族弟说说,他应该会答应的。”

  方若兰的动作很快,很快府衙就传来消息,愿意出资五十两修葺养济院。

  南平城的养济院在西门通义坊附近,是一排低矮的破败房屋,有些房子都已经坍塌,只有门头和前面一进房子还保持完好,这是留给上官检查用的。

  知府衙门出钱,白知县也从县衙公帑中挤出了三十两银子。

  苏泽还是嫌不够,又找了天使投资人于二公子化缘二十两银子。

  陈家三兄弟见过这些孩子的惨状,也凑了十两银子。

  县衙刑房孙典史也知道了消息,也掏出了十两银子。

  苏泽请愿修养济院的消息传来,这时候他作为县城名人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延平书院山长陈默群和他的好友拓湖先生各出二十两银子,府县和书院学生也集资二十两,再加上方若兰的私房钱,竟然凑足了靠近二百两银子。

  苏泽又掏腰包贴够了二百两,将这笔钱捐献到府衙,方知府大笔一挥,又命令匠人在养济院修葺完成的时候刻下石碑,记录下今日重修养济院慷慨解囊的人员名单。

  等到忙完了这一切,苏泽抬起头看到天上一轮明月,这才想起来今日是八月十五,正是那中秋佳节。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最新章节,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