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地方士绅豪强坐大,这些新科县令要么选择与士绅豪强同流合污,要么就是被士绅豪强给架空了手中权力,甚至还要受辱于伧徒胥吏之手,这难道不是国朝最大的悲哀吗?”

  说起来,这件事情,朱高煦也有原因。

  当年他监国理政的时候,就深感这些新科进士全都是些书呆子,所以一口气将他们全都踹出了京师,外放到地方县衙为官。

  结果事实证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除了那么几个优秀杰出的英才外,如于谦、陈循、陈鼎等人,其余新科进士可谓是丢尽了朝廷的脸面!

  不是被衙门胥吏耍得团团转,就是被士绅豪强架空了大权,沦为一个吉祥物,甚至还有的人直接与地方士绅同流合污,一起搜刮着民脂民膏。

  总而言之,朱高煦那一次的尝试,效果很是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极差!

  这之后朝廷又恢复了以前的制度,一甲进士入翰林院,二甲进士入七部百司观政,吊车尾的三甲同进士外放地方为官。

  群臣听到这话,全都低下了头。

  皇帝陛下方才说的这些,他们哪里又不懂?

  毕竟他们之中的不少人,当初可就是一步步从基层爬起来的啊!

  但是问题在于,就算知道了科举存在弊病,可是又能如何呢?

  难不成真像陛下之前想的那样,以为换掉四书五经这主考内容就可以了吗?

  问题确实存在,但是却不能更改!

  因为四书五经一改了,那真正受益之人,反倒是士绅缙绅,而受害之人,则是贫寒子弟!

  这个道理,解缙自然也明白。

  他沉思良久之后,提出了两个方案。

  “陛下,眼下四书五经还不能妄动!”

  解缙沉声开口道:“至于新科进士不通实务这一点,倒是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弥补。”

  “比如新科进士可经由吏部进行实务考核,考核通过之人方可直接出仕为官,考核不通过之人则降为州府县衙的佐官贰官,跟随在上任知府县令身旁,学习处理政务的能力,积攒实务经验,待到期满之后方可接替出仕。”

  “而与此同时,朝廷当增加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支持,刊印新学教材办设免费学院,保证寒门子弟亦有书了读有学可上,等到这些免费学校建设到了天下各地州府,学校如林庠序盈门,届时再更改科考内容!”

  毫无疑问,这是眼下最合适的做法。

  先办好免费学校,将新学知识彻底传播出去,保证就算是贫寒子弟也可以学到这些知识,然后再对科举大考的内容进行改革!

  朱高煦听后思索良久,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行吧,那就这么办,夏元吉准备打钱!”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教育拨款专款专用,除了学部之外,任何人不得插手过问!”

  “陛下?为何是我户部出钱?”夏元吉愣了。

  朱高煦闻言一愣,随即破口大骂道:“夏元吉,这办学校是民生啊!你不会想让朕自掏腰包吧?”

  “可是国库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陛下您那内帑有着远航贸易之利,就不能多承担一些……”

  “夏元吉!”

  “陛下您说!”

  “滚出去!”

  “……”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最新章节,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