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采集的柴木一般都是硬木,才能烧制出耐烧无烟的上品。

  如大明皇室过冬的御用木炭,便是“红箩炭”,皆由易州一带山中硬木烧成,每根长尺许,园径二三寸不等,气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燃烧时还有轻微的香气!

  这等上品木炭,产量稀少,价格昂贵,即便连皇室都不够长期使用,更何谈民间百姓了!

  木炭昂贵,煤炭便宜,但老百姓没人敢烧煤炭取暖啊!

  现在这些人又不懂什么是有毒气体,还他娘的不知道做好通风措施!

  一盆煤炭烧得旺,全家一起火葬场!

  何况这煤炭向来由朝廷管控,用于冶炼钢铁制作兵戈,加之开采难度系数太大,流落民间的自然少之又少!

  木炭烧不起,煤炭不敢烧,柴火薪炭更是少之又少。

  缺薪少柴,这可是那些苦寒文人,历来诗兴大发的哀咏主题之一!

  想当年,连诗圣杜甫都住在茅草屋里,一遇到下雨雪天,也是被冻得够呛,更不用提天下广大的穷苦老百姓了。

  木炭烧不起,煤炭不敢烧,柴火没得烧!

  这可真是,要把人往绝路上逼啊!

  那些平民百姓可怎么办?

  他们如何度过这酷寒无比的严冬?

  大明帝国即将进入小冰河时期,连连天灾不断,气候恶劣至极,每一年的严冬,对于那些底层百姓而言,都将会是一道生死难关!

  身体好,挺过去,还能再活一年!

  身体弱,挺不过去,那就少吃一年的苦!

  这个世道,便是如此!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难怪历朝历代的底层百姓,在严冬之中,被活生生冻死者,不知凡几!

  “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

  朱高煦喟叹了一声,满清那位爱新觉罗乾狗皇帝,能坐在暖和无比的紫禁城中诗兴大发,吟诗作对,坐视子民挨饿受冻生不如死,他这位汉王爷却做不到。

  “老夏头,老宋头,过来。”

  朱高煦向户部尚书夏原吉与工部尚书宋礼招了招手,二人见状一愣,但还是加快脚步走了过来。

  只见汉王爷满脸忧容,沉声道:“这天儿这么冷,还只是十一月初,我们可以烧炭取暖,但老百姓可怎么办?”

  夏元吉与宋礼闻言一怔,脸色瞬间涨红,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他们都知道,每年严冬都有不少百姓冻死冻伤。

  但这是自古以来的惯例,所以无人在意,无人关心!

  因为,每年严冬,都是这么过得啊!

  对于满朝文武而言,这是一张难以启齿的遮羞布!

  只要不撕开,他们依旧可以歌功颂德,高唱四海承平,自夸君圣臣贤!

  如果这张遮羞布被撕开了,那下面却是无数冤魂,累累白骨!

  但是,他们这些朝臣,又能怎么办呢?

  天地之力,凡人如何抗衡?

  即便能够抗衡,那也是少数权贵的特权!

  朱高煦注意到了二人的脸色,心中顿时了然。

  “走吧,跟本王去工部匠作坊。”

  “凡事总得尽力,才不会心生愧疚。”

  夏原吉与宋礼闻言一怔,随即叹了口气,跟在了他身后。

  这些汉王殿下,似乎真的有些不太一样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最新章节,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