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盛世的修养生息,永乐五年的罢兵息民,山西百姓为何还会那般穷困艰苦?

  “想明白了吗?没有想明白,那本王告诉你!”

  “还请殿下赐教!”

  王骥没有犹豫,诚心实意地看向朱高煦。

  他现在只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山西百姓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了。

  朱高煦却并未着急回答,而是问了王骥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

  “尚德啊,你还记得,当时在山西沿途所见的村庄集镇,有什么印象吗?”

  王骥听到这话,陷入了沉思之中,脑海里面下意识地浮现出了那副画面。

  他从京师一路到山西太原府,自从踏进山西地界后,所见到的百姓大多都是面色枯黄,明显身体有着什么小毛病,而这些百姓身上穿的衣服那也是破破烂烂,打满了补丁,连件完好的衣服都没有,活脱脱像一群乞丐流民!

  但是,他们并非是乞丐流民,而是官府登记在册的良善农户啊!

  “穷!”

  “很穷!”

  沉思之后,王骥艰难地吐出了这几个字。

  “那山西百姓住得怎么样?”

  “低矮茅房,无一例外!”

  “呵,难道没有黛瓦高墙的豪门大户?”

  “这……有的!”

  王骥在自己那残存的记忆里面,不难看见一个别鹤立鸡群的高门大户。

  实则,每一路行过的村庄集镇,王骥看到的到处都是低矮的茅草房,然而每个村庄集镇中,又必然有一两户黛瓦白墙、雕梁画栋的高门大户。

  这是事实,无法争辩。

  “那你知道这村庄集镇的土地,大多都集中在谁的手里吗?”

  如同魔音灌耳,汉王朱高煦的声音不断传来。

  王骥顺着他的思路,下意识地脱口而出:“高门大户!”

  “他们是谁?”

  “士绅!”

  “那你知不知道,他们掌控了当地最多的良田沃土,却不用交税?”

  “为什么?”

  “因为功名!”

  功名!

  读书人的特权!

  王骥呢喃着这两个字,第一次对功名生出了厌恶之心。

  “还有,地方官府是按照鱼鳞图册征税,朝廷给地方官府的税额也是不变的,也就是说鱼鳞图册上面记载了多少田地,地方官府就要征收对应的足量税款!”

  “可是,一地最多的田地掌控在士绅手中,他们依靠自身功名可以不用交税,还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依靠科举获得功名,成为士绅,他们名下的田地也不用交税……那这税款最终落到了谁的头上?!”

  税额不变。

  士绅增多。

  他们名下田地增多。

  也就是说不用交税的田地增多。

  那最终落到百姓头上的税款就会大大增加!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且正在进行!

  王骥惊得头皮发麻,满脸骇然地看着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轻声道:“现在你明白,为何山西明明是膏腴之地,当地百姓却是那般穷困艰苦了吧?”

  “朝廷规定三十税一,但是因为士绅的存在,地方官府为了完成税额,只能暗中增加征税比例,从三十税一变成十税一,甚至五税一!”

  “王尚德,你是个聪明的人,你很清楚,最穷的百姓缴纳最沉重的苛捐杂税,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什么?

  王骥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官逼民反,天下大乱,直至……王朝崩塌!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最新章节,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