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还记得陈济先生的教诲吗?”王景率先开口,“今日朝会上发生的事情,二位想必都已经听说了,也都看到了。”

  “满朝文官大儒,除了胡俨胡公之外,偌大一个朝堂,再无人敢直面对抗汉王殿下。”

  “这样的程朱,还值得我们推崇吗?这样的文人,真的还是文人吗?”

  风骨全无,堕落奢靡,骄奢淫逸……

  这就是如今的程朱文人,名教子弟!

  曾棨(音同起)眼中精光闪烁,怒斥道:“他们不配称为文人,更不配称为名教子弟!”

  “陈济先生说的对,真正的名教,应是公羊!”

  “我三人应当扛起公羊大旗,与程朱、陆学三分天下,为名教正名!”

  邹缉扫了他一眼,暗自慨叹年轻就是资本,总是那么热血澎湃。

  他已经老了,但体内尚有热血犹存。

  “子棨所言极是,老夫庸碌了一辈子,也想搏一个名垂青史的贤名!”

  王景闻言大笑不止,当即拍板道:“既如此,那我三人,就与这程朱陆学斗上一斗!”

  “子棨,汉王爷命你出任此次会试主考官,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务必让汉王爷采用你的试题!”

  “至于试题题目,就定为‘**同风,九州共贯’!”

  闻听此言,邹缉曾棨连连点头。

  儒家公羊三大核心思想:大一统、大居正、大复仇!

  大一统:《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同风,九州共贯也!

  大居正:故君子大居正!

  大复仇: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朝堂之上的争斗,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师。

  通政使鲁穆鲁铁面在汉王爷的授意下,当即刊印了一份邸报,将杨吕一案,以及学部新设主管天下学政等事,直接散播开来。

  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引起一片哗然,随即以一种极其恐怖的速度向四方扩散。

  汉王立学部,总管天下学政,主科举贡举之事!

  当然,此刻汇聚于帝都的举子学子,更加关心的事情,却还是会试主考官的变动!

  原定两位主考官,翰林学士沈粲不变,另外一人却成了新任礼部侍郎曾棨!

  帝都西南一间客房,参加会试的举子正拿着邸报高谈阔论,言辞极其激烈。

  嘈杂声音中,大多数都是对汉王朱高煦的不满,甚至有胆大之人低声咒骂。

  毕竟会试主考官变动,意味着他们先前做的猜题押题工作,很有可能全部白费。

  人群中一处偏僻角落,一剑眉星目的英武少年郎,双眼炯炯有神,行为举止潇洒自如,似乎没有受到半分影响,正伏案大快朵颐。

  “廷益,你怎么还吃得下,会试出现了大变动啊!”

  英武少年郎头也不抬地回答道:“德遵兄,此次会试我不过是来见识见识罢了,本来就不抱太大期望,倒是德遵兄才学过人,此次定能一举高中,独占鳌头!”

  少年郎这话不大,却清晰地响彻整个酒楼,瞬间吸引了所有举子的目光。

  “嚯,好大的口气,这两个外乡人是谁?”

  “嘶,年长那位,是此次吉安府乡试解元,陈循陈德遵!”

  “陈循?那没事儿了,此子确有大才,另外一人呢?”

  “瞅着面生,应该没有什么名气……”

  “他呀,杭州才子于谦于廷益,那首脍炙人口的《石灰吟》,就是出自此子之手!”

  “哦?原来是他于廷益?名气不大,口气倒是不小……”

  一众举子议论着二人,只是不知为何,语气显得那么酸溜溜的。

  吉安府状元陈循名气极大,说是名动京师都丝毫不为过。

  至于这于谦,不过因一首《石灰吟》扬名,这才落了个才子的名头。

  但是众人羡慕嫉妒之处,在于这于廷益长得真是太……帅了!

  剑眉星目,一身正气,坐在人群中,如同鹤立鸡群一般……

  真特么的帅!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最新章节,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