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次子 第四百七九章 时间的重要(1/3)

小说:大明次子 作者:西关钛金 更新时间:2024-03-13 11:34:46
  x,最快更新大明次子最新章节!

  朱标的一句做海盗们的副手,说真的这一句话,是真的有些吓海盗们一跳,这叫什么话呀,对方可是大明太子,做自己的副手,你倒是敢做,可是谁敢用呀。

  所有本来大家还是谈笑风生,但是朱标的这一句直接将刚刚的谈笑风生全部变得鸦雀无声。

  好在这个时候,朱榔微笑着出声道:“你们都误会了,我家大哥是在开玩笑。”

  朱榔此时姗姗来迟,因为朱榔正在科研院研究一个可以掌握时间的东西,就是钟表,没有钟表是真的很麻烦,虽然古代有很多自己计时的方法。

  比如以火计时

  人们发现,相同数量的同一种燃料,只要周围环境变化不大,燃烧的时间大致相同,受此影响,人们就开始用火的燃烧来计时。定时蜡、定时灯和火闹钟便产生了。

  定时蜡,顾名思义,是一种用燃烧的蜡烛来计时的方法。定时蜡最早出现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其使用方法在《岁时广记》中有所记载,其云:“烧烛知夜,刻烛验更。”事先在蜡烛上刻上相应经过校正的五更记号,也就可以用来计量时间了。蜡烛方便携带、保存,又可以照明,一举两得,价格也不算太贵,所以使用面还是比较广的。

  不过,这种计时方法也有弊端。一旦风速发生变化,哪怕蜡烛本身的“燃料”相同,蜡烛燃烧的时间也不会相同,用来计时便不准确了。

  定时灯,主要是古代矿工在矿井中使用的计时工具。矿工在下井时,为了计算时间,便在矿灯中加入一定数量的油,待其快要燃烧完毕时,便也是他们工作结束之时了。

  火闹钟,是一种依靠烧香来计时的仪器,是香漏的一种。香漏,又被称为“香篆”“更香”,是用那些能够长时间均匀燃烧的香来计时的。在六朝时,我国就出现了用香来计时的做法,如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云:“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

  唐宋时期,用香计时的办法更加精密准确,出现了百刻香。宋人洪刍《香谱》云:“百刻香,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己。”所谓“百刻香”指的是将香料做成篆文形状后,又细分为100个刻度。香燃完后正好是一昼夜,以此用作计时器。明清时期,这种使用香漏计时的办法在社会上很常见。

  因为香漏的需求量很大,所以民间有大量的制香艺人,到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专门制作更香的香模。明代周嘉胄在其作品《香乘》中则收录了13种更香印模,还附有制香的工序和配方。

  通常来说,香漏的长度很长,并被制成各种图案,如“福”“寿”“喜”等,其上再标有时间刻度。据说,最长的香漏能够连续使用十几天而不灭,有时还能燃烧长达一月。

  为了减少专人看管的麻烦,方便知晓时间,人们会在香漏的特定位置用细线挂一些金属小球,在下方再放置一金属盘子,等香尽线断之时,金属球落到盘子上,便会发出“砰”的响声,这与今日闹钟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被称为“火闹钟”。

  《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的“火闹钟”便是上述工作原理,因为它是仅仅用来计算1个时辰,所以其刻度会更为精确。这种“火闹钟”因为是放置在龙形的架子上,所以它有一个非常文艺的名字,称作“龙舟香漏”。

  还有以日影计时,这是最基础的!

  太阳每日东升西落,人们很早便发现了“立竿见影”的道理,并将其应用于计时。依照此原理发明出来的计时工具有圭表和日晷。

  圭表,在公元前7世纪就被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它是根据日影长度来测量时间的,是我国最为原始古老的计时工具。圭表,由圭和表两部分组成。圭是平卧的尺,表是直立的标竿。表放在圭的南端,两者互相垂直。圭,又被称为“土圭”,在《周礼》中就记载了土圭的制造方法和用途,以土圭测影的方法在周代很常见的。

  用于制造圭表的材料有木和铜两种,其中的铜制圭表将圭和表在连接处固定起来,增强了圭表的稳定性,只要能准确地将圭面水平安置在南北方向上就可以正常工作了。古代遗留的铜制圭表在现如今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还能看到,它其实是清代重修的明代铜圭表。其实,圭表的功能不仅是计时,还有定方向、定节气、定地域的作用。但是圭表的局限性是很强的,夜晚和阴天下雨就不能使用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次子,大明次子最新章节,大明次子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