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次子 第三百七二章 秋心湖小镇(1/3)

小说:大明次子 作者:西关钛金 更新时间:2024-03-13 11:34:46
  x,最快更新大明次子最新章节!

  秋心湖现在正在修建一个小区,小区的名字就叫秋心湖小镇,一共十八栋建筑,一栋十户,就是一百八十户,现在样板间已经完成了,一套房的价格三万两到五万两左右。

  这个小区会建得很现代化的小区一样,在里面买了房子之后,每月还有物业费。

  当然了...周边的设施也是最好的,商场,游乐场,动物园,赌场...最重要的是,朱朗已经对外宣布会在秋心湖的小区周边再建立一个书院。

  而且重要的是这所书院是官学所办。

  有人会讶异,这官学办的和私学办的有什么差别。

  这里差别就大了,中国书院展最好的时期,是宋朝。宋朝重文轻武,统治阶级极力拉拢寒门士子,将希望寄于这些人身上,想利用他们对抗旧贵族。科举制度,是当时唯一一种对寒门士子有利的人才选拔制度,因此受到了宋朝统治者的大力推行,书院也水涨船高。

  但是元朝时,少数民族政权并不重视文人,科举制度曾被长时间废除,书院发展受到阻碍。好在宋朝时书院打下了雄厚的群众基础,且少数民族政权并没有完全废除科举制,所以书院仍然留存了下来。

  明朝时,书院重新复兴,不过却开始被严格区分开。宋朝时,书院虽也分为官学和私学,不过二者的界限并不明显。官学和私学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也出现了一些官私合办的书院。而明朝的官学和私学,界限非常明显。

  初期时,明朝书院就被非常严格地划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机构:官学,指国子监这种完全由政府掌控的教育机构;私学,指属于民间的办学组织。

  书院这一名词,在明朝通常专指私学,和政府主办的官学完全不同。

  由民间承办的书院,在很多方面都受政府限制,自主性远不如宋朝。明朝书院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以讲为学、以会为学,这样的教育理念更偏重理论,所以明朝书院日常会有大量的学术讨论活动。

  明初时书院多被改为地方学校和社学,政府出面创办官方的国子监!

  书院的这些特点,也是被政府多次限制后逐渐形成的特色。因为官学的存在,政府对书院这种私学并不支持,封建制度下的私学,对统治阶级而言是一种多余的存在,且很可能在传播一些对统治阶级非常不利的思想。

  无论中外,古时都曾出现过文字狱的事件,归其根本就是统治阶级思想上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挑衅。**制度下更容易出现文字狱现象,正是因为**制度下独裁的统治者更容易对这种挑衅做出过激反应。

  明朝初期,朱元章创建了以国子监为主的官学,将书院彻底排挤在思想统治之外,给书院带去了不小的打击。好在新朝建立未稳,朱元章不愿意过度和文人交恶,所以并没有对私学有更多的限制。

  但是老百姓不是傻子,他们可以体会到官学和私学的区别,特别是那些商人,朱朗承诺只要在秋心湖小区买房的房主,家中的孩子就可以就近去读官学所办的学堂,你说,这些人会不会抢破脑袋?

  ..............................

  “我不管...反正我已经承诺过了,所以我家的人必须要有一套。”

  秋心湖的小区边上,徐妙锦正在磨着沉清奕,因为朱朗已经将买卖房子的权利直接给了沉清奕,他自己是乐得清闲,只是苦了沉清奕,现在睡觉的时候,沉清奕都大喊,没了,没了,没有名额了。

  微微的往摇椅上一靠,朱朗的眼睛还没有闭上,朱标不知道从哪里走了过来,直接拿起了朱朗的水果一口啃下半颗嘿嘿的笑道:“房子都卖完了?”

  “大哥怎么来了?”朱朗有些诧异,不是说今天商量进攻云南的事情,怎么自己的大哥这么早就来自这里了。

  “怎么,大哥不能来...别和我打马虎眼,我要二十套。”朱标直接坐在了朱朗的身边,一双眼睛死死的看着朱朗。

  “我的亲大哥,你要二十套,父皇也要二十套,母后一来了,一开始也是二十套,你自己算算,我已经没了多少套,还有宫中的各位娘娘,一个一个都来求...这里总共就只有一百八十套,我能变出房子来?”朱朗一个无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次子,大明次子最新章节,大明次子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