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次子 第二百九七章 没有煤卖了(1/2)

小说:大明次子 作者:西关钛金 更新时间:2024-03-13 11:34:46
  x,最快更新大明次子最新章节!

  穷人过冬挖田鼠洞,那么有钱的过冬一定要买煤炭,现在的是明朝初期,天气还是比较温和的,大约应该是明朝中期的时候,会出现可怕的小冰河时期,这个时期, 真的是能冻死人。

  我要说小冰河时期,大家其实都知道,但是大家知道小冰河时期有多冷吗...?

  众所周知,我国有四大火炉城市,应天就是其中之一。想必现代的应天人已经见识过了应天夏天时的燥热,确实如同被闷入火炉中一样,让人有些无法忍受。

  按照《明史·五行志》的记载, 应天正常情况是冬天少有风雪,可明朝时却“冬奇寒,河冻数日不解”。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河冻居然处于数日不解的状态,恐怕要比如今的东北地区还要寒冷。

  此外《阅世编》中记载了安徽地区冬天的天气情况,书载“大雪数天,平地积三尺。”

  按照现代的长度单位进行换算,三尺就相当于一米左右。

  史书中的这些数字确实是触目惊心,平地可以使积雪厚度达到一米左右,若是**岁的孩童在其中,恐怕都不能露头。

  华东地区如此寒冷,那么一向暖和的南方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况?

  《广东通志》记载,公元1506年广州琼州千里飘雪,境内积雪达数尺之厚。最冷的时候雪线甚至覆盖了海南岛北部,用万里冰封来形容都不为过。

  北方人还好,他们习惯于入冬之前准备过冬的衣被, 长久下来也积攒了不少过冬的衣物,勉强可以挨过这种极寒的天气。

  而南方人之前已经习惯了四季如春的生活,从未想过会遇到如此寒冷且持久的极寒天气, 自然也就没有准备御寒的衣物。

  可当全国性的极寒天气席卷而来时, 他们再想购买御寒衣物已经来不及了。

  虽然当时的棉花在朱元璋的推动下已经并不稀罕,可面对全国性的灾难,不仅让棉花的需求暴增,而且寒灾后往往伴随着旱灾,棉花产量一再降低,这就导致棉花价格一路走高,堪比黄金,普通人已经无法承受。

  因此仅广东地区就有数以万计的人被冻死。

  很难想象,在冰天雪地之中,人们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夜间也没有棉被保暖,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无助和绝望。

  通过以上史籍的记载不难看出,在300多年前的中国,冬天极寒且持久,从南到北气温逐渐寒冷,而寒灾过后总伴随着旱灾,因此也就加剧了明朝的灭亡。

  虽然从史籍中见识到了明朝时期的寒冷, 可这样极寒天气的危害有多大?除了人们要承受寒冷之外,还要面临怎样的困难?

  首先就是粮食大量减产。

  这不仅是因为极寒天气给农作物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 还因为寒灾过后一般都会出现旱灾。

  从古籍《阅世编》中可以发现, 当时的雨雪出现严重地南移现象,这就导致了河洛,齐鲁、吴越、荆楚、三辅等重要产粮地区都出现了连续的大旱灾。

  众所周知,荆楚地区一直被誉为天下粮仓,这一点在三国时代就已经非常凸显。如果这里出现旱灾,全国的日子都不好过。

  其次牲畜被大量冻死。

  古代用于耕种的牲畜价格本来就贵,在长久的极寒天气下,牲畜连续被冻死,那么这无疑是断了普通百姓的生路。

  除此之外还有交通。

  《北游录》、《阅世编》、《明史·五行志》以及《庸闲斋笔记》等众多史料中,都记载了当时的交通运输情况。按照这些史籍的记载,可以说当时全国的河面几乎都处于冰冻状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次子,大明次子最新章节,大明次子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