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卒 第一章 三年之约(1/2)

小说:过河卒 作者:莫问江湖 更新时间:2024-03-25 05:34:04
  x,最快更新过河卒最新章节!

  雨岩有石,状甚怪,取《九歌》,名曰“山鬼”。

  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屦公良苦。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时光匆匆,时间来到了久视四十五年。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天下大势趋于平缓。甚至包括道门的局势也是如此。

  在凤麟洲战事和婆罗洲人事变动之后,三道纷争似乎给人偃旗息鼓的错觉,不过身在局中之人都知道,并非三道转了性子,而是各自积蓄力量,整合内部,就好像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婆罗洲道府的局势趋于平稳,王教鹤、陈书华等人造成的震荡已经被逐渐抹平。

  前天是南洋联合贸易公司第二次股东大会胜利闭幕的日子。

  陈书文以高票成功连任南洋联合贸易公司董事会首席,这也意味着他得到了实质上掌握南洋联合贸易公司的齐首席的认可。

  陈首席与齐首席曾经有过一个三年之约,从久视四十三年到久视四十五年,虽然未满三年,但也进入到第三个年头。

  整体来看,陈书文的改革卓见成效,在底层成员的支持下,更换了大

  量的中层人员。

  在陈书文的领导下,南洋联合贸易公司再次焕发了活力,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婆罗洲道府的财政收入不仅稳住了,而且有所增加。

  道门因为连续两次大的战事,造成了一定的财政亏空,尤其是凤麟洲战事,全靠江南道府支撑,已经掏空了江南道府,昆仑道府又要修道观,全都指望着岭南道府和婆罗洲道府。

  岭南道府那边好说,可婆罗洲道府刚刚经历了一场动荡,就比较考验道府继任者的能力了。如今婆罗洲道府的财政稳住了,道门的财政也就稳住了。

  金阙很满意,齐玄素这个首席副府主自然稳住了,那么被齐玄素扶持起来的陈书文同样也稳住了。

  在过去的两年里,齐玄素与姚恕并没有爆发冲突,总体来说还算和睦。不管怎么说,上面还有一位掌府大真人,兰大真人有了上次的教训,虽然还是无法与尽职尽责的姜大真人相比,但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了。

  总的来说,掌府真人、首席副府主、次席副府主各司其职,井水不犯河水。

  东方世界的两场战事落下帷幕,硝烟散尽,西洋那边又起干戈。

  大概是西洋人总盯着别人家的缘故,反而忽略了自己家。等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战火已经燃烧起来。

  早在久视四十二年的时候,卢恩王国就已经正式介入到尼德兰王国与伊比亚王国的争斗之中,三方为了争夺在西婆娑洲的

  主导地位,争斗日趋白热化,甚至影响到了东婆娑洲和南婆罗洲的部分区域。

  虽然在圣廷的干预下,当时没有直接爆发战事,但矛盾不会消失不见,反而随着时间的积累变得更深。此中的根本原因还是卢恩王国逐渐崛起,开始谋求更大的海外空间,其背后的奥法议会开始在圣廷的框架下抢夺话语权。

  时至今日,圣廷终于压不住了,三者之间爆发了一场波及整个西婆娑洲的战争。

  如此一来,圣廷无暇再在南洋地区搞风搞雨,让南洋迎来了久违的平静。

  不过随之而来的是大量难民逃离西婆娑洲,涌入南洋。道门和大玄朝廷先后下达命令,要求将难民潮阻挡在南洋地区,不许他们进入中原。

  历代中原王朝,最终都亡于人地矛盾。就算如今的大玄王朝暂时摆脱了这个规律,也不意味着中原的人很少,更不意味着中原的地很多。

  中原不缺人,甚至还要向南洋地区移民,而且皇帝陛下不希望看到稳定了二百年的中原出现外来者与本地人的矛盾,所以与轮值大真人商议之后,下达了这个命令。

  一艘喷吐着滚滚白烟的轮渡驶向狮子城。

  陈剑仇和韩永丰凭栏而望,陈剑仇举着“千里望”,望向远处的一艘大帆船,在圆形的镜筒视角里,可以看到船上都是携家带口的难民。

  站在陈剑仇身旁的韩永丰缓缓说道:“自卢恩、尼德兰、伊比亚三国

  开战以来,有三十多万难民涌入婆罗洲,其中有十万人是奔着狮子城去的,南庭都护府已经下令戒严,需要特别通行证才能入城。狮子城外建立了难民营地,还有大量难民正在赶来。不过我们这里算是好的,毕竟隔着海呢,东婆娑洲那边陆地相连,情况要更复杂一些,据说有五十多万难民涌入其中,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破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过河卒,过河卒最新章节,过河卒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