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五百五十九章 真给跪了(2/4)

小说:走进不科学 作者:新手钓鱼人 更新时间:2023-12-19 07:58:12
  

  因此这种做法显然是不行的。

  最终经过各方面讨论。

  设计组制定了一个特殊的回归方案:

  如果能把进入大气层的位置精确控制在一个叫“再入走廊”的范围内,那么大气密度可以对回归舱进行减速。

  也就是回归舱进入到大气层约60公里后,会在底部形成一个弓形激波。

  这个激波会将返回器再次弹出大气层,而后进行二次再入。

  如此一来。

  返回器的速度就会降低40%以上。

  这个原理,其实就是钱老爷子乘波体的具现。

  因此在刚才。

  听到钱五师的询问后,徐云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

  嫦娥五号返回器和‘诛仙剑’导弹的起始条件其实非常类似:

  它们都是竖直下落。

  只是一个高度高一个高度低罢了。

  所以若是能对‘诛仙剑’导弹的发射位置进行一定优化,让它的弹头不要竖直朝下,而是略微倾斜.....

  同时再对弹体进行一些气动结构上的设计,说不定就能通过激波达到一种效果:

  弹体在下落过程中在自身构造的引导下,不断开始发生水平的偏移。

  最终从最开始的【╲】变成【→】,整个过程却不消耗任何推进剂,并且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动能。

  等到接近u2的时候,推进剂燃烧加速,导弹正中红心!(注:这是我找了二炮装备研究院一个朋友想出来的方案,不是我本人想出来的哈,我没那脑子......)

  当然了。

  这只是徐云以一个外行人角度想出的画面,他并不了解这在导弹设计中是否存在难度。

  万一这灵感在导弹研制领域和五彩斑斓的黑是一个概念......

  那么徐云保不齐就要准备喝驴毛汤了。

  不过目前看来.....

  似乎情况没他想象的那么糟糕?

  至少钱五师的目光没往角落的那把扫帚上瞟......

  过了大概有好一会儿。

  钱五师方才眨了眨眼,将目光收回了现实。

  只见他先是以一种全新的目光审视了徐云一番,又走到徐云身边,伸手在徐云的天灵盖周围按了几下。

  发现掀不开后,有些遗憾的叹了口气。

  徐云:

  “?????”

  又过了几秒钟。

  钱五师方才徐徐开口道:

  “韩立同志,不瞒你说,我真想看看你这脑子是怎么长出来的。”

  “利用激波和发射角进行气动优化,这可真是太......”

  钱五师隐隐做了个‘骚’字的口型。

  不过到了最后,他还是换成了几个更加平和的字眼:

  “太天马行空了......”

  见此情形。

  徐云不由心中一喜,试探着对钱五师问道:

  “钱主任,所以....我的这个想法其实是可行的?”

  钱五师闻言收敛了脸上的感慨,沉吟片刻,认真说道:

  “韩立同志,你的想法很奇特,但具体是否可行.....只能说有一定的概率。”

  “毕竟激波的常见条件是超音速,而三万米的导弹以一定倾角落下后想要达到超音速其实很困难——毕竟u2的位置并不是在地面,而是在万米甚至接近两万米的高度。”

  “当然了,高亚音速也能产生区部激波,但这种结构曲线我们却没有任何数据可以参考。”

  “所以我只能说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否可以在短期内落到实处......”

  “还需要进行更详细的马赫数以及启动结构推导计算。”

  提及正事,钱五师的表情就很认真了。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

  徐云的想法很有新意,但落实在技术上的时候就很困难了。

  因为这涉及到了马赫数的概念。

  啥叫马赫数呢?

  这就首先要提到一个概念:

  那就是飞行器在超音速飞行时,它们的速度往往是没有改变的,真正改变的是空气的声速。Μ.

  这是因为低空飞行和高空飞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的大气温度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

  同一个速度在高空可能是超音速,但在低空往往是亚音速。

  所以为了更好地区分不同类型的流动,真正表达的术语是马赫数。

  或者再准确点说......

  马赫数不仅仅是用来区分不同类型的流动,马赫数最本质的作用是体现流体的被压缩的状态。

  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这么理解:

  把空气想象成一根“弹黄”,“弹黄”的刚度与马赫数成反比。

  所以当马赫数较小的时候。

  “弹黄”的刚度较大。

  所以速度所造成的波动就会轻易传递到“弹黄”所有位置,“弹黄”就不会被压缩。

  因此。

  马赫数小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认为空气是不可压流体。

  当马赫数较大的时候呢。

  “弹黄”的刚度较小。

  速度所造成的波动容易造成“弹黄”的局部压缩,此时认为空气是可压流体。

  这个概念非常简单,也非常好理解。

  一般来说。

  马赫数小于0.3的低速流体,可以视为不可压流体。

  而马赫数大于0.3的流体,则为的可压流体。

  并且马赫数超过1的时候,便会产生激波。

  当马赫数已经超过跨声速区域后。激波不会出现在飞机表面,而是出现在飞行器的前方——此时的激波也叫脱体激波。

  所以想要保证诛仙剑导弹在只靠重力势能提供动力的情况下完成【?】式飞行,必须要精准确定激波出现的位置。

  也就是.....

  类乘波体结构的设计。

  等等!

  类乘波体?

  想到这里。

  钱五师忽然意识到了另一件事:

  如果说这个导弹真的被设计了出来,那么自己之前和徐云所说的吃斧头的事情岂不是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走进不科学,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走进不科学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