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五百三十四章 ‘家里’的讨论(中)(2/4)

小说:走进不科学 作者:新手钓鱼人 更新时间:2023-12-19 07:58:12
  

  如果样片核验通过。

  那么兔子们在原料上的壁垒将会被打破一大半,夸张点说甚至可以讲是一马平川,只要等221厂那边的理论突破就行了。

  此时此刻。

  玻璃边上。

  杨承宗依旧是眯着一只眼,伸手指了指玻璃内的设备,介绍道:

  “钱主任,为了保证这次实验足够精确,我们还将在过程中启动厂内唯一一台进口的气体扩散机。”

  “这次它的双模压缩机和冷却器都会开启,配套的离心机总共有1100台,至于乙类样片的总数大概是4000片,总成本超过五万块。”

  “几个模块的组合下,大致可以模拟出一次比较标准的铀浓缩过程了。”

  “至于对外我们则是宣称要进行一次石油提炼,金城方面的同志已经协调好了相关电力资源,安全性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钱皋韵摸了摸下巴,再次审视了一番玻璃内的设备,问道:

  “承宗同志,分离膜元件的精度可以保证达标吗?”

  “当然可以。”

  杨承宗闻言转过头,用视力还算正常的左眼看了看钱皋韵,笑着说道:

  “钱主任,我们已经破译了毛熊人留下的那套数位器设备,生产出来的交换膜的精度和结构都和毛熊方面无异。”

  “不过毛熊的东西虽然皮实,但细节上还是不够优秀。”

  “比如说回馈器经常显示弱光,不过最后的数显设备倒是一切正常。”

  钱皋韵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次验收测试是二机部、中科院、冶金部钢铁研究院粉末研究室和中南矿冶学院新材料研究室的四部门联动,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的投入都很高。

  毕竟除了4000块样片之外,电力和设备的工损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因为铀235与238之间的理论分离系数约为1.0043,但实际上大概只有1.003。

  要想分离出铀235,就需要将大量的扩散分离机串联起来,逐级提高铀的富集程度。

  例如这次实验。

  杨承宗等人使用了1100多台小型分离机用于辅助毛熊的那台主气体扩散机,覆盖区域还包括了外部的十多间厂房。

  电力与设备的总投入大概在10万左右,算上样片成本足足超过了15万华夏币!

  这笔经费可是上级部门....或者说整个国家勒着裤腰带挤出来的数字,无论如何都不容有失。

  十分钟后。

  滴滴滴——

  杨承宗手上的显示屏传来了提示——这代表着硝酸铀精矿注入完毕了。

  接下来的步骤便是将硝酸铀进行多轮反应,最后生成六氟化铀气体送入离心机。

  再通过扩散分离膜等设备在高速选择的状态下,将较轻的铀235同位素与较重的铀238同位素分离。

  从而达到“浓缩”的目的。

  钱皋韵在抵达厂房之前杨承宗等人便开始做起了项目筹备工作,很多环节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因此在硝酸铀注入完毕后,他们立刻开始了实验。

  轰轰轰——

  随着电力的接入。

  生产线迅速开始运作了起来。

  后世在提及第一颗原子弹的浓缩铀提炼的时候,经常会配上一些诸如工作人员拿着大勺子去舀液体的黑白图像,以此来体现当时恶劣的条件。

  但实际上。

  这些照片有很多都是当初全民寻铀矿时候的影像,属于真正的农村级提纯。

  实际上的气体交换器怎么说呢.....

  有点类似后世的水塔,黑黑粗粗长长硬硬的。

  它的入口在设备最上方,自上而下有磁定心机构,旋转容器,立式止推轴承等等。

  其余的一些设备也是类似的情况。

  也就是画风可能比较原始,但远远没有那么‘纯手工’。

  很快。

  硝酸铀先与第一台类似搅拌机的设备中的氨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重铀酸铵。

  紧接着。

  另一位操作员开始加入氢气,通过还原反应得到了一个新物质:

  二氧化铀。

  也就是俗话说的黄饼。

  与此同时。

  杨承宗身边的一位女员工看了眼示数表,迅速报出了一个数字:

  “报告,黄饼浓缩度已达25%!”

  杨承宗点点头,做出了下一步指示:

  “很好,引入氢氟酸吧。”

  “是!”

  小半分钟后。

  二氧化铀与氢氟酸反应生成了四氟化铀,四氟化铀则又与氟进行氧化反应。

  最终产生了......

  超高纯度的六氟化铀气体。

  也就是......

  铀浓缩的核心材料。

  之所以选用六氟化铀作为铀浓缩的材料,主要是因为氟这玩意儿很有意思。

  氟在自然界中只存在一种核素,也就是f19,丰度接近100%。

  它的同位素f18只有约100分钟半衰期,因此各种六氟化铀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差异,可以完全归咎于各种铀核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差异。

  同时更有意思的是六氟化铀的三相点是64°c,气压比大气压略高,容易气化。

  因此不管是离心机还是气体扩散法都喜欢用它。

  接着很快。

  六氟化铀气体从气体交换器上端进入了内腔,并联的离心机以一种说出来这本书就会404的转速开始转动。

  含较多u235的六氟化铀气体比较轻,因此它们会被更快的压过薄膜,从而达到“浓缩”的程度。

  而到了这一步。

  就是乙类多孔扩散分离膜开始展现自身存在的时刻了。

  见此情形。

  杨承宗与钱皋韵同时将目光转移到了屋内的一块显示屏上。

  这也是屋内....或者说504厂拥有的唯一一块15英寸以上的数显屏。

  按照正常情况。

  此时数显屏应该会显示出一个最低41.4%、最高52.6%的铀235丰度...也就是纯度。

  一般情况下。

  民用核电站燃料使用的浓缩铀丰度是3%-5%,武器级则要在80%以上,可实用核弹的丰度普遍都要超过90%。

  虽然这次杨承宗他们投入很高,但再怎么样也终究是模拟,不可能把所有离心机allin进去。

  因此根据项目组事先的计算,铀235丰度区间应该就在41.4%-52.6%之间。

  霎时间。

  屋内所有人的目光同时都锁定了显示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走进不科学,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走进不科学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