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一百六十七章 真相(6.6K)(2/4)

小说:走进不科学 作者:新手钓鱼人 更新时间:2023-12-19 07:58:12
  

  也就是说。

  宋徽宗在向太后去世后,用了大概六个月将一些阻力...或者说较大的阻力给清理掉了,然后便将注意力投到了自己残存的最大竞争对手身上。

  要知道。

  蔡王府狱案爆发的那会儿,小赵的生母兼最大的靠山朱氏还有一年才挂呢,远远不是理论上最合适的时机。

  这时候宋徽宗就开始下手,表明某些环节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

  换而言之......

  留给徐云做某些事的时间,也不多了。

  想到这儿。

  徐云不由深吸一口气,对老苏说道:

  “老爷,小人想外出一趟,还望老爷批允。”

  “外出?”

  老苏闻言,顿时意外的一愣,

  徐云到府已经有十多天了,眼下作为门客,想要出入府院还是很简单的。

  不像仆役那样,只有干活的时候才能出门。

  然而他除却先前去找小李的那次之外,从未再迈出府门一趟。

  当然了。

  这也和老苏缠着他上课,以及王越的病情有一定关系。

  眼下得知徐云要出门,老苏很快便回过了神,爽利的一点头:

  “小王,你现已入门客名册,想要外出和门房说一声便是,不需特意找老夫通禀。”

  随后他忽然想到了什么,补充道:

  “...莫不是有需要金银之处,你身上的资项不够?”

  徐云飞快的摇了摇头,说道:

  “与金钱无关,乃是小人想要借用老爷的拜帖,去京中拜访一人。”

  拜帖,这是古代权贵之间交际时不可缺少的工具。

  拜帖起源于汉代,当时是用削平的木条上呈写姓名、里居等。

  因而又称为“名刺”。

  造纸术发明以后,拜帖材料渐渐为纸质所取代。

  拜帖的形式要求很高,一般是爵位 职位 籍贯 姓名 字 敬语 拜。

  比如‘起点知名扑街长约作家胡建仁钓鱼佬敬拜读者老爷’等等。

  另外就是拜帖上一般都要盖上印章,算是一种非常正式且有用的拜访工具。

  当然了。

  眼下老苏已经卸任,拜帖的性质没有当官时那么重要,倒也不用随自己亲至。

  比如先前在前往小李家取书的时候,谢老都管便给了永柱一封拜帖。

  因此面对徐云的请求,老苏沉默片刻,也没直接拒绝,而是问道:

  “拜帖?你要寻访哪位贵人?”

  徐云摇了摇头,凑上前低声说了个人名:

  “并非当朝权贵,乃是......”

  “什么,拜访他?”

  老苏闻言一愣,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诧异道:

  “此人可不简单,老夫在堂之时也鲜少与此类人物往来,如今老夫致仕......”

  “小人昨夜忽然想起一则手札,内中记录了一种名叫哈雷彗星的流星,以及几种少见的星图.....”

  “元年,老夫的拜帖在何处?速速寻来!”

  .......

  半个时辰后。

  徐云喊上张三,从正门离开了苏府。

  徐云作为老苏的门客之一,出行的时候其实是可以享受到马车福利的。大风小说

  奈何先前提及过。

  老苏的府上只有一辆马车,今天被老苏的儿子小苏六号给拿去用了。

  因此徐云只能选择多走几步路,前去车马行租一辆马车赶路,类似后世的打出租。

  当然了。

  车费还是由老苏报销的。

  小三儿作为第三等的“代”仆,出门的机会虽然不少,但这辈子顶天也就坐过拉粮草的马车。

  因此骤然听闻有真正的马车可坐,整个人立马兴奋了不少:

  “王哥儿,咱们这次要去哪儿啊?”

  徐云朝他递过了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说道:

  “这个地方,你去过吗?”

  张三接过纸条瞅了一眼,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王哥儿,俺不识字儿.....”

  徐云恍然的一拍额头,拿回纸条,念道:

  “蛹路街吴起庙旁河王巷......”

  “噢噢,吴起庙啊,那儿俺知道。”

  听到这个名字,小三儿顿时一拍手:

  “还是得进朱雀门,不过咱们上次是朝东,这次得朝西顺着汴河走,差不多接近郑门那地界儿。

  王哥儿,这次咱们要去的是哪个大商人家吧?”

  徐云笑着看了他一眼,一边走一边问道:

  “何出此言?”

  小三儿朝某个方位指了指,如今汴京城内基本上见不到二层以上的建筑,因此远处有栋五层建筑相当显眼:

  “矾楼就在那儿呀,而且再过个西角楼大街,边上就是御史台和西尚书省了,那儿的一栋房得好几万贯哩!”

  听到这个数字,徐云也不由咋了咋舌:

  “好家伙,一栋房要几万贯?”

  小三儿可劲儿的点了点头,眼中划过了一丝羡慕:

  “是哩,那儿可是京中最贵的一块地界了。”

  徐云又看了眼矾楼,也就是后世有名的樊楼,眼中的惊讶仍旧没有褪去。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

  此时北宋的房价,比起后世都不逞相让。

  在北宋前期。

  汴京一套普通住宅的价格大概一千贯出头,并不算贵,因为这是一家数口甚至十数口一起住的屋子。

  综合物价大概等于后世的六十到一百万,这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到了北宋后期。

  汴京房价就跟发了疯似的,一年涨一大截。

  根据人大历史学院包伟民教授在2014年出版的《宋代城市研究》中估计。

  视线再回归原处。

  总而言之。

  想要在这个年代在汴京城中心买间房子,没点财力显然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小三儿都知道这种概念。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走进不科学,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走进不科学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