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一个沐春,果有其父之风,看来西南交给他,当不会让咱失望。」

  早朝之上,边关急报,现任西平候沐春,率领二十万大军,大破麓川,阿瓦,孟艮三国联军,所有失地已经收回。

  目前请示朝廷,是否继续进军。

  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前有弹劾西平候沐春的文官们,尽皆是低头不语。

  而五军都督府这边的武官们,一个个兴高采烈。

  沐英之子沐春,多数的五军都督府的武官们,都是相熟的,像是傅友德,曾经打云南的时候,就是跟沐英一起。

  当时的沐春便已然跟随从军。

  沐春在沐英的教导下,对于傅友德等人,自然是以叔伯相称,关系亲密。

  况且沐英作为朱元璋义子,也属于淮西勋贵武将集团的一员,曾经太子党核心,虽说而后镇守云南,交际少了,但关系摆在那里。

  「既然西平候胜了,接下来关于对于三国的处置,诸位爱卿便就聊一聊,是接着打下去,还是让三国作些赔偿。」

  朱元璋接着开口道。

  话音刚落下,户部右侍郎傅友文,便是傅友德的堂弟,便就上前一步说道:「臣请奏。」

  朱元璋道:「准奏。」

  傅友文道:「臣认为,麓川多次反叛,心思不良,其王室受我大明恩惠,不知感恩,当以镇压为主。」

  「此番联合其他两国,欲趁我大明对外征战时,趁机侵犯,可见其脑后反骨横生。」

  「如今掌管麓川国者思任法,野心勃勃,即便是黔宁王先前定边之战,破其元气,依然没有半分真心实意臣服的道理。」

  「不若大军直上,取其国都,撤其王室,另立新王,为我大明之敕封。」

  「如此方可是长治久安,麓川国不敢再犯。」

  听完傅友文的上奏之后,朱元璋没有表态。

  片刻后,兵部左侍郎陈思道出班道:「臣请奏。」

  朱元璋道;「准奏。」

  陈思道作揖:「臣认为傅侍郎的想法,过于激进了一些,如今我大明起兵五十万征讨倭国,耗费极大,目前尚无可见收益之处。」

  「现如今倭国战事虽说一帆风顺,但缺粮甚为严重,近日已有大量粮饷上船运送,对于我大明国库负担不小。」

  「麓川,孟艮,阿瓦三国,虽有趁火打劫之意,但已经被西平候一举平定,此刻若是再行征伐,损耗过大。」

  「单说云南一地,极为辽阔,各方土司也并未彻底稳定,偶有叛乱。」

  「倘若西平候一路得胜,倒还好说,但若有半分不顺,西南境内有所不服土司,定然不甘心臣服,从未再生叛乱。」

  「如此这番,大军南下,西南境内空虚,极其容易境内不稳,届时大军回返便是前功尽弃,若是不返,又难以镇压,处于进退两难之地。」

  「况且麓川,阿瓦,孟艮三国之所,山林密集,稻田极少,加之水汽颇高,不适宜高产作物,二十万大军所需之粮,依赖云南屯田,恐难满足,届时只能朝堂国库运粮,空耗国库。」

  「是以臣认为,可停征伐,当以稳定云南为主,如果云南疆域广阔,西平候一力镇之,已然是有些勉强,如若疆域再行扩大,怕就有些难以维持了。」

  陈思道的话,自然也得到了不少文官的认可。

  关键在于最后一句。

  现在云南的军政大权,都掌控在沐春一人的手中,虽然只是侯爵,但跟云南王实际上已经没有了什么区别。

  对于兵部来说,现在云南一省,早就不再掌控之中,几乎所有的调令,都是云南这边,或者说沐王

  府自行决定。

  朝廷对于云南一地,权力已经降到了极致。

  尤其是现在沐英已死,继承的是沐春。

  曾经的沐英是陛下义子,自然没什么好说的,但沐春可不是,谁能保证他没有野心了。

  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沐春的二十万大军,不说征伐三国,打下麓川是问题不大的。

  但这就使得沐王府的权势,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云南地处边关,疆域广阔,再行扩大之后,那兵马人口,就更多了。

  一路臣服还行,倘若有不臣之心,对于大明而言,可谓是一场灾难。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最新章节,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