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386章:大明国旗(3/3)

小说: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作者:执笔见春秋 更新时间:2024-01-12 22:10:18
  

  顿时,朱英豁然开朗。

  是啊。

  为什么总要是想着后世的旗帜款式呢,这倒是陷入魔怔了。

  中原王朝的文化,本来就是以汉字为主,像是现在京师卫所旌旗,也是赤底黄字,绣大明二字。

  也是长方形,不过成竖条,下面还有一些散条。

  最后朱英考虑美观效果的时候,准备把「明」换成太阳和月亮的刺绣。

  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定了「明」。

  整体排版跟后世红旗差不多,正面明字在左上角,寓意如日月般普照天下。

  现在的大明,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疆域人员,皆为世界第一,天下正统。

  那些外邦番夷,自是要向大明学习。

  日月的图案,是为了更加方便的辨认,但是汉字国旗,就是要告诉天下四方。

  你看不懂,那就来学。

  中原汉字,传承千古,这才是在文化上,最强也是最佳的代表。

  正阳广场上,热闹纷纷,人群熙攘,哪怕是枯燥无聊的施工现场,那也是看得津津有味。

  许多在京师生活的富民,平日也无须劳作,加上恰逢正月,天还未亮就跟着施工队一起,到这广场上来了。

  「这都挖了有半丈深了吧,还没停下,不知晓要挖多深。」

  「挖这么大个洞,是为了干嘛呢。」

  「谁知道呢,应该建好就清楚了,不过我感觉,大概是和正阳大道有很大的关系。」

  升旗台的挖洞,是为了埋下旗杆。

  这根旗杆,可是花费了好大力气。

  乃是经过高炉煅烧而成的精钢,且加入不少天外陨铁,不生腐朽,通体打磨得光亮无比。

  旗杆分为两层,下层一丈,也就是三米,宽度为一尺。

  上层,即是可见旗杆,总长为九寓意尊,宽为七寸。

  当这根十丈多长的精钢旗杆出现在正阳广场的时候。

  所有见到的人,哪怕是官府人员,都忍不住惊呼起来。

  那是由二十多位将士抬着,一路从城郊抬至正阳广场。

  而后插入旗洞。

  单单立起竖正,就花费了将近一个时辰,校队无语后,才是青石堆积,三合土填充,水泥覆盖,可用数百年。

  「这上面好像还吊着一根绳子,这是干嘛呢

  」

  「别问我,我怎么知晓。」

  「你不是说知晓的消息多吗,怎就不知了。」

  「这事别说是我,哪怕是朝堂上的大臣,估摸着都不知晓,大概是太孙殿下的手笔。」

  「这么大一根棍子,当真威武。」

  目前来说,正阳广场上最大的热闹,就是这个升旗台了。

  猜测的人非常之多,尤其那根绳子,更是引发诸多联想。

  其实也有聪明人认为是挂着旗帜上去,但是没有得到认同。

  旗杆固定好后,便就是升旗台呢。

  整个升旗台,乃是由汉白玉打造而成。

  为四方通行,有三层阶梯,由十二玉柱组成。

  刻有九龙,十二纹章,锦绣江山。

  一眼望去,华贵典雅。

  自建成后近半月后,每日皆有锦衣卫十二人站岗,严禁靠近,只能是远远相看。

  升旗台建好后,正阳大道这边的平整也差不多完善了。

  正阳大道,宽约三十丈,长约三八十丈左右,由正阳门,直达正阳广场,最终点边就是升旗台。

  目前的正阳大道,左右前后用木板做模挡住,一尺之高。

  在这中间,每隔一丈,便有长竹隔断,一眼看去,密密麻麻。

  今日,正是二月初二,龙抬头。

  正阳广场,烧香祭祀。.

  工部尚书沈溍开口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工部侍郎回道:「回大人,此刻正是午时三刻。」

  沈溍点点头,而后朗声道:「吉时已到,动工!」

  随着沈溍开口,早就等候多时的工部官员,跟着大喊起来。

  「吉时已到,动工!!!」

  「吉时已到,动工!!!」

  「吉时已到,动工!!!」

  一声声的传递,从正阳广场这里,直到正阳门下。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最新章节,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