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239章:军心可用(1/3)

小说: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作者:执笔见春秋 更新时间:2024-01-12 22:10:18
  朱英提倡的老兵推移制度,最近在朝堂上掀起了热潮。

  随着章程的不断完善,文臣们的已经也开始大了起来。

  私底下的议论,更是非常的普遍。

  个中的代表,尤其是刘三吾。

  “这是什么意思,让那些兵卒退役,直接去当衙门捕快的头头,这是要用武将来压制文臣嘛。”

  “从此之后,吾辈读书人还有什么意义,读书不如当兵,可笑,可笑至极!”

  翰林院中,刘三吾大发雷霆。

  他肯定不敢在早朝上说,但这并不妨碍他在翰林院里发脾气。

  刘三吾名气大,年纪也大。

  虽说也只是翰林院学士,但有着无冕之王的感觉。

  文人的圈子里,资历要更要的重要。

  毕竟就翰林院而言,多数翰林院的学士面对刘三吾,还得执弟子礼。

  “先生,少说两句吧,这可是陛下定下的章程,你看兵书尚书茹瑺茹大人,也只得是奉命行事。”

  “再者说了,陛下这次几乎都没怎么让咱们讨论,直接就是定下来了。”

  有其他的翰林院学士劝说道。

  老兵退役的事情,简单来说,像是提高了军人的待遇,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降低了读书人的地位。

  很多读书人,想要功成名就,自然就是当官。

  这是诸多学子,目前最为快捷的出路了,也是改变自身的唯一选择。

  不管是谁,只需要过了童子试,获得了秀才功名,直接摇身一变,成了特权人物。

  然而现在却又多了一条出路。

  当兵。

  当兵,也能为官。

  或许有些人会疑惑,当兵打了胜仗,成了将军,那不也是一样当官嘛。

  深知,一将功成万骨枯。

  尤其在大明建国后,多数曾经的功臣,都是世袭传承。

  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遥不可及的存在。

  再去当兵,就仅仅是大头兵。

  大明屯田制,军户也是兵。

  可这退役章程出来,意味着当兵有了保障。

  这等于是从知县手里分权了一个单独的部门。

  别小看捕快,巡捕这个位置。

  在此前,都是知县直接任命的,说谁上谁就上,俸禄不低,还有权势,对于平头来百姓来说,那就是官,虽说其实是役。

  放眼大明上下,基本就没什么穷捕快。

  至少吃食是不用担心的,哪怕是在京师,五城兵马司的巡捕们,一般的早点,摊子上随便拿。

  至于给不给钱,完全看心情。

  或者说真要给了,那些商贩也不敢要。

  还有帮派的好处费,等等一系列油水。

  不说大富大贵,但绝对是衣食无忧的。

  这也是为什么刘三吾会发脾气的缘故。

  “不行,我必须向陛下上奏,绝不可如此。这是要毁了读书人的根基呀,长期以往,还有多少学子寒窗苦读。”

  “读书不如当兵,往后我大明,将会是怎么的一幅场景。”

  “我这年纪也大,老骨头,活不了几年。若是在这件事上,能够让老夫的性命,让陛下清楚此事,也算是值得了。”

  刘三吾说着说着,语气开始激动起来。

  周围一個刘三吾曾经的学生,深深作揖道:“先生如此,吾莫不敢跟从,若是先生上奏陛下,还请在奏本中,加上我的姓名。”

  这名学士说完,周围人无不动容。

  有人带头,马上第二名学士也站了出来,紧接着是第三名,第四名。

  很快,翰林院中,呼声越来越大。

  “好!好!好!吾道不孤!”

  “不过这件事情,就让老朽一人上奏足以,如此联众,易让陛下觉得有逼宫之嫌。反倒坏了事情。”

  看到大家如此支持,刘三吾老怀欣慰,不过在官场上沉沉浮浮的刘三吾,终究还是懂得陛下的脾性。

  真要大家都给上了名字,这翰林院,怕是连草都要换一茬。

  陛下那等人,可不是说文人抱团,就会让步的,只会暴怒,从而导致惨案。

  就在刘三吾准备行事的时候,一名白脸学士上前说道:“先生,我听说此事,最初是由长孙殿下提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最新章节,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