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 1.36章 大洪水(2/3)

小说:出笼记 作者:核动力战列舰 更新时间:2023-12-29 01:47:31
  

  ……

  时间来到了六月份,台风来了。关于台风,卫铿没有在大海上预设气象站,但是卫铿在生命辐射的感知上,确定了大洋上的生命辐射有异常现象,所以猜测到这是台风。

  去年刚抵达这个世界时,卫铿还仅仅在一个居住点上,仅仅是感觉到下了几场暴雨。

  台风路径很多时候会打个圈圈,在宝岛那边是年年登陆,刮地皮一样横扫,大陆其他区域仅仅是气旋影响。

  而今年这次显然是一场大的。台风的主体就在自己这里。

  超大规模暴雨席卷了整个珠江三角洲,光着膀子穿着蓑衣的卫铿们看着这大自然的伟力不由心生感慨。

  同时也在为自己的操作感觉到明智!

  某卫铿得意满满的认为:自己不愧是炎黄种,天生就会治水,这应该是基因上的天赋吧?嗯,一定是的。

  由于缺乏历史气候资料,历史降水资料,以及各地区水文资料的记录,卫铿没法分析出年降水量多少,以及各个河道的水流有多少。所以无法采用‘加固关键河堤’有效疏导的策略,只是采取了重点保住自己区域的方式。

  也就是把自己的上游可能遭遇大流量洪水的地方进行了爆破堵塞,让上游水流从两侧流走,这就类似一个斜坡,你手朝着那个地方稍微一挡着,水就从其他两边大流量的漫下来,卫铿嘛,也没动用多少劳动力,也就是在自己上游七个河道上做了几个坝。具体自己要挖的土方不超过一千。就成功让上游水顿挫了几十公里,百分之四十的水从支干几百条小溪分流而过,将这些往年并没有满的水道灌的满满的。Μ.

  卫铿的居住区都基本在高地,只要附近河道的水位不超过大石头上刻录的标尺,那么就没有水灾。

  但是这手段站在外界视角来看,历史上有个同类型的典故,并且创造了一个经典成语“以邻为壑”。如果大禹看到卫铿这么治水,绝对抄起草鞋猛抽这个不肖子孙。

  卫铿这治水可谓是缺德点数加到max。

  卫铿居住区,农田区域都保住了,而一些丛林区,额,这些地势可能比农田还要高的区域全部遭殃了。

  在遭殃区,一丛丛树梢直接被滚滚洪流给漫过了,动物一撮撮的聚集在巨大少数高地上,然后看到水流漫上来,绝望无助。

  滚滚洪水淹没的地带上,有时候一棵树上,有着七八只怪异的食草动物用触手卷着树枝,无比胆怯地看着这千里泽国的恐怖画面,然而最终大树的根部土壤被冲掉,几十个动物全部噗通掉在了水里,在洪流中挣扎。

  ……

  中国的文明很早就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威力,并且发明了‘水火无情’这种词。

  卫铿穿梭到这个位面正可谓是‘天灾军团’降临,几个月前大规模放火烧山,然后紧接着就让大洪水漫过大地。

  对了,烧山的时候烧死了大量的巨大树木,这时的山坡没有植被固定,大量泥沙灌入河道中,这也是这次山洪爆发如此恐怖的原因。

  也就是说呢,在上游很多地带的山坡上也发生了山体滑坡,大量躲在山体洞穴中的动物也不明不白的给泥石流给淹了。

  而在这场天灾中,卫铿则是占了测绘的优势,没有遭到自然界的打击报复。这可能就是掌握智慧后,能对天数进行把握的优势。

  系统根据卫铿的视角观察,对洪水泛滥的情况,进行了预估:经过卫铿这么一来,如果按照主世界的情况,这个地区的生态最起码重创十年,所有本土大型物种种群数量被洪水这么一灌,基本玩完!

  毕竟山坡上灌木林立,生态只能养活山猫、猎豹之类的中小型猎食者,大家都是在低地富饶的地带猎食。对这些物种来说,这场洪水来的是如此的突然,会顺着低洼处迂回,合围,一片接着一片灭的很彻底。

  欧亚文明早期都有大洪水的传说,很大程度上不是气候,而是农耕文明开始在富饶大河流域定居后,不知不觉破坏自然,且没有水利经验去应对,在巨大的损伤后,文学记录了这些看起来也许规模不大,但是对聚集区杀伤非常猛烈的水灾。

  人类不断开发必然冒犯自然,但是呢,卫铿这种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纯粹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天上雷打的砰砰作响,却始终无法给卫铿有效的警示!

  ……

  遥远的东大洋上,海面上是连绵不绝的五米高的风浪,如果是一艘万吨大船在这个海况下行驶,船头会不断的扬起,然后砸落入海浪中。

  而现在却有一个小岛稳稳浮在海面上,甚至海浪都没有冲击到上面,仔细一看,这是在小岛的周围无数马尾藻一样的触手飘散在周围,也难怪海浪过来后,就弱化成了波动的海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出笼记,出笼记最新章节,出笼记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