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 第六百八十一章 何乐而不为(1/2)

小说:国潮1980 作者:镶黄旗 更新时间:2024-01-11 04:18:07
  1984年7月14日,全京城的老师和学生,一致期盼的暑假终于来临了!

  这一天也是宁卫民精心策划的书市,开门迎宾的日子。

  由于深知对内怀柔的办法只能维稳一时。

  想要真正有效保护自己,还是得靠把商业版图铺开、业务做大做强。

  所以在做实事,干实务上,宁卫民根本没有过半点松懈。

  就拿这届书市来说,他几乎想尽了一切的办法,调动了一切所能调动的各项资源,来把这个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引人瞩目。

  务求做成一个可持续性的品牌活动,好从中获得最大化、多方面的效益。

  实际上,还别看时间紧,任务重,所能采取的手段相对有限。

  可由于穿越者的见识的确是无人能及,而且如今宁卫民的身份和权力又早已今非昔比。

  社会上的各种人脉关系,早已经积累得相当雄厚了。

  他只要稍微的发挥一下自己的才智,比较科学的利用一下其所掌握的人力、财力,以及丰富的社会人脉,就能取得远超他人的成效。

  像这一届天坛书市,宁卫民就是以“暑期阅读节”的名目,以打折书和旧书为卖点,非常巧妙地呈现在京城人眼前的。

  结果在声声知了声中,他不但招来了大量参与活动的商家,保证了书市如期顺利召开。

  他也用广播和报纸兼顾重叠的广告手段,有效的吸引了众多京城的大中小学生前来。

  可以说是一鸣惊人,一炮而红。

  不但完全达到了所有参与者众所期盼的结果,甚至在拉来的客流量上还有了新的突破和超越。

  这无疑再度证明了天坛园方和服务局都选对了商业代理人。

  宁卫民就是他们心目中不可或缺,也无可取代的人才。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话有点吹得过了,但凡事就怕比较。

  其实只要拿宁卫民做出来的事儿,随便和旁人的比一比,也就知道孰高孰低了。

  比方说,首先从这届书市的举办规模之大和内容的丰富性来看,就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

  前来参与这次活动的出版社、杂志社、书店、文具店,居然多达一百二十五家。

  其中不乏相当知名的书店和出版单位。

  如新华书店、外文书店、三味书屋、少年儿童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等等。

  此外,还有从琉璃厂来的二十几家书画店、印石店、南纸铺、字帖局。

  以及受区服务局服务局派遣应差的四十五个饮食摊儿。

  甚至就连民间的小贩也充分参与其中。

  有八十几个从事花鸟鱼虫、盆花盆栽、旧书旧货、文玩摆件的个体户,也来此凑热闹,摆摊儿做买卖。

  如果再加上宁卫民让孙五福摆的旧书旧货摊儿,坛宫派人设置的宫廷小吃礼盒摊儿,以及天坛园方的茶水摊、冷饮摊儿。

  实际上,合计各类商业摊点得有三百多家。

  它们足足沿着天坛西门的甬道,在树荫下铺设开了六百多米远。

  因此实事求是的说,这次活动如果仅用简单的“书市”二字来描述,显然是有点过于片面了。

  其实应该叫做综合性的文化大集才恰如其分。

  而且要知道,至今为止,在京城尚未有过任何一个地方,举办过这么多,这么多摊位聚集于一起的,以文化为主题的露天集市。

  哪怕当年的琉璃厂在鼎盛时期,五十年代特别流行在公园举办游园会时,也未必能见到如此众多的商家集合于一市的胜景。

  甚至就连宁卫民自己亲手筹备的新春游园会,比起来都差远了。

  要知道,新春游园会既没有这么多国营单位参与,也没有这么丰富的商品种类。

  谷</span>那不过是带上点卖服装玩具的小吃一条街罢了,归了包堆儿也不过摊点一百余家罢了。

  单纯从规模上看,就能缩减一大半。

  所以无论怎么看,能把活动办成这样大的场面,都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壮举。

  至于为什么宁卫民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召集来这么多商家踊跃参与。

  说破了其实不外乎两个原因。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国潮1980,国潮1980最新章节,国潮1980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