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 第八十一章 赛螃蟹(1/2)

小说:国潮1980 作者:镶黄旗 更新时间:2024-01-11 04:18:07
  刘师傅做了一辈子饭菜了。

  尤其职业生涯后二十年,他一直干的就是瑞宾楼的头灶。Μ.

  别看退休的时候,勤行还没有推行厨师等级,小饭馆里的刘师傅连个正式职称都没有。

  但老爷子这手艺的成色,却绝对比三十年后的烹饪大师高多了。

  因为三十年后的大师,都是口头经济下诞生的大师,会吹比会做更重要。

  写文章,当评委,一个比一个能个儿。

  可真让他们来做一道,水平也就一般般了。

  甚至为了藏拙或是摆谱。

  这些大师们自己都很少去动手做,得指使徒弟才有显得派。

  可刘师傅不一样啊,他的手艺是在从学徒开始,于师父的棍棒下一招一式练就的。

  也是他用自己一辈子的时光和灶火磨砺出来的。

  他是在用一辈子积累的经验,去一丝不苟地给边家的亲朋做自己最拿手的菜式。

  这样的手艺不但融入了血肉里,也几乎成了他做人的一种信念。

  那就是,该怎么着就得怎么着,不打丁点儿折扣。

  别的也甭说了,老爷子只要应了人,就必得亲力亲为上灶,这就叫信义。

  再看看他带来的这俩徒弟,又能看出严谨来。

  因为别看年轻的一个已经是瑞宾楼的二灶了,在店里是什么菜都能做。

  可跟着刘师傅打下手,却只配蒸馒头,做主食的。

  另一个呢,多学了五年。

  如今调到了都一处上班,干的一样是二灶,职称也定了高级。

  可那也只有做蒸菜和汤菜的权力,不能碰小炒儿。

  这就是老年间的规矩,手艺的火候师父严格把关。

  说你不行,就真不行呢。

  那不妨想想看,这样的匠人态度,所做的宴席,吃在嘴里是个什么滋味儿吧?

  事实证明,舌头骗不了人,长着舌头的客人们也没有不识货的。

  无论每桌,上的菜很快便被客人一扫而光。

  于是在边大爷和康术德的恳求下,刘师傅不得不临时答应,再给每桌加了两道菜。

  一个是拔丝土豆,另一个就是油渣小白菜了,不为别的,用料好找啊。

  可就这,最后一样没剩多少。

  或许有人会说了,这年头的人没见过世面,加上肚子也太素了,才会如此。

  未必就能说明厨师水平真有那么大差距。

  但这样的理由怕是说不通的。

  为什么?

  就因为穿越而来,自诩吃过不少席面的宁卫民也一样啊。

  就句话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刘师傅的一道赛螃蟹就给他吃服了。

  人家是没把肘子给做出龙肉味儿来,但却把鸡蛋和鱼肉做成螃蟹味了。

  说起来,前世宁卫民还真吃过这道菜。

  当时是他是在一个老字号的京菜馆请一个外地客户。

  客户翻菜单时,看到这道菜觉得挺新鲜,又听说是京城传统的菜式。

  结果就点了,没想到等菜上来一尝,俩人都乐了。

  居然是盘儿没形儿没样儿,碎豆腐似的炒鸡蛋。

  说是有那么点螃蟹味儿,可实际上只是因为菜里浇了吃螃蟹少不了的姜醋汁而已。

  这再怎么说,也不值得八十多块啊。

  从此,宁卫民也就对这菜没什么好感了。

  认为就是坑人的噱头,跟糖拌西红柿被叫做“火山下雪”标价五十八块一样。

  甚至不如同和居拿鸡蛋翻炒的“三不沾”,别看人家标价一百零八块。

  那毕竟是真功夫,而且好吃啊。

  于是这个经历也被他认为是平生奇耻大辱。

  他一个堂堂的生意老手,从来只有懵别人的,居然被饭馆黑了,能不感到憋屈吗?

  可今天又不一样了。

  因为刘师傅做的赛螃蟹和那狗屁菜馆完全不同。

  人家是以黄花鱼为主料,鸡蛋当辅料,再加入各种调料提前腌制,快火炒成的菜肴。

  黄花鱼肉雪白似蟹肉,鸡蛋金黄如蟹黄。

  刘师傅的赛螃蟹,别说外观极其酷似蟹肉,那软嫩滑爽味鲜更是赛蟹肉。

  完全做到了不是螃蟹,胜似蟹味。

  要和现在市面上正卖的肥蟹比,不但便宜多了,吃着还尤为过瘾哪。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国潮1980,国潮1980最新章节,国潮1980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