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 第四百四十三章熟能生巧(1/2)

小说:国潮1980 作者:镶黄旗 更新时间:2024-01-11 04:18:07
  天底下的事儿,几乎样样都逃不过熟能生巧的规律。

  就比如街道缝纫社的那些临时工。

  尽管大家都没受过正规的服装制作培训,使用的还都是家用的缝纫机。

  可由于质量监督制度管得严,没人敢敷衍。

  再加上缝纫机转轮里,滚动的是每一个人摆脱经济窘况的希望,大家干活的积极性也没法不旺盛。

  于是时间一长,勤能补拙。

  每个人做出的活儿,除了速度要慢点,质量上绝不逊色于电动的工业缝纫机,或者是红联厂那样的服装大厂。

  苏锦更是个中翘楚。

  他通过在缝纫社的历练,几乎天天都在将裁剪、制版的手艺提高着。

  就连他的父亲苏慎针都难得地夸了他基本功的飞速进步。

  说本以为他总得到三十岁,祖传的手艺才能拿出来给人看的。

  没想到如今的他已经够格独自进宅门府门量体裁衣的了。

  除了绣活儿还差着火候,其他方面,应该不至于砸了苏家的招牌。

  还有宁卫民手下那四大金牌销售,干的时间长了。

  怎么一眼分辨出最容易掏钱的顾客,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商品卖出去。

  对这几个姑娘来说,也成了驾轻就熟的本能。

  比方说,遇到那种自认为有点钱也有点魅力的男性。

  她们都能用三言两语,让对方立马晕菜,不知身在何处了。

  特别是那种带着女孩来逛的男人,原本只想逛逛,是只看不买的那一种。

  可只要她们的微笑和说辞配合在一起。

  那就是一颗颗从嘴里射出去的软钉子,能直接刺进这些人的自尊心要害。

  男人都好面子,不买肯定不行,要买还不能太抠。

  于是乎,不花个千八百的,是肯定出不了店门的。

  几乎每一天,姑娘们私下里都会彼此绘声绘色地彼此交流店里发生的趣事。

  专讲那些被她们整得五迷三道的假有钱人,是怎么硬装着大方,实则肉疼的掏钱。

  然后再一起哈哈大笑。

  就连张士慧带着谭大姐经营烟酒店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今的谭大姐,不但看店、打扫样样到位。

  而且几乎每次都能用热情的话语和端茶倒水的殷勤劲儿,把上门来想卖烟酒顾客留住。

  非常称职的兼任起了接待员和秘书的活儿。

  甚至随着经验的丰富,有时候她自己就能独挑大梁,谈成对行情较有把握的烟酒回购生意。

  张士慧的进步那更是了得。

  在宁卫民有意安排下,自从去听了康术德几堂课。

  这小子就非常迅速地掌握了和上层人士打交道的窍门。

  明白了怎么才能说出让上层人士既爱听又放心的话来。

  应该说,回收高档烟酒的生意,其实和当年“打小鼓”出入宅门府门收旧货,是有较大共同性的。

  但又简单许多。

  因为目前这行还没有竞争对手,货品除了烟就是酒,也不存在买着假货“打眼”的可能性。

  张士慧只要学会怎么用人情“勾”住老主顾,又怎么用话“架上秧子”得着便宜的基本套路。

  就已经足够在这行里如鱼得水,无往不利的了。

  但如果就是这样的话,还真是有点小觑了张士慧了。

  因为他最值得称道的,其实是他那天生对利润敏锐,时刻都在琢磨生意的心思。

  这不,那么多人去莫斯科餐厅吃饭,都没发现的商机,就硬是被他给发现了。

  敢情莫斯科餐厅的物资供给,打餐厅开业起,就一直是由中央直管特殊供应渠道负责的。

  即使是三年困难时期,这里的肉食、奶制品也没断顿儿。

  别处买不到的茅台,这里其实一直就有,而且还相当的便宜。

  完全是官价对外销售的,只是许多人都不知道罢了。

  唯一的前提条件就是,一桌客人得在这里点餐超过五元钱,才能买一瓶茅台酒喝。

  这个制度,想必是源自茅台酒当年售价一块多钱的时候。

  如今明显已经不合时宜了,但偏偏还在执行着。

  于是这就给张士慧提供了可钻的空子。

  就因为带着刘炜敬去动物园玩了一次,顺便在“老莫”吃了顿饭,张士慧从此就爱上这里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国潮1980,国潮1980最新章节,国潮1980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