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 第一千一十二章 至高PUA(1/3)

小说:国潮1980 作者:镶黄旗 更新时间:2024-01-11 04:18:07
  银座坛宫饭庄的开业庆典取得了超乎想象的巨大成功。

  这不但是因为宁卫民做局考虑得周全,真费了心思去筹划,下了大功夫去准备。

  也是因为这件事的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应有的火候。

  说实话,其实是所有一切有利因素交汇在一起,所产生的合力效果。

  先说天时。

  如果在三十年后,提起日本的泡沫时代日本人在消费上的疯狂。

  人们往往第一印象,就是日本人如同“爆买”的华夏观光客那样疯狂购物。

  但实际上,比起“买买买”上的花费,泡沫时代的日本人在吃的方面花费最多。

  这才是正常的现象。

  因为对美食的向往是所有人类最大的共性,何况这种**又是那么基础和实在。

  不得不说,相对于其他的**而言,其实口腹之欲上的享受是最容易实现,最容易获得满足的。

  所以往往人一旦富裕起来,最先会花钱去补偿的就是自己的肠胃。

  而且还会在这方面进行持续性投入,以获得升级版的享受。

  从最初解馋的目的开始,到吃得健康,吃得高级,吃文化,吃身份,吃新奇,一路晋级!

  说白了,吃!就是一切**的基础,绝对的刚需!

  人往往只有吃饱了,吃好了,才会去惦记其他的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在泡沫经济中,日本的饮食行业会成为第一个达成二十兆目标的实体产业。

  为什么日本饮食行业的产值,能以高达数倍的数字,远远凌驾于百货行业和建筑行业之上。

  事实上,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广场协订》摧毁了日本制造业,逼迫日本政府落实增加进口,扩大内需政策开始。

  之后伴随日元一路升值走高,日本国民生活水平的相应提高,所谓的“グルメブーム”(美食**)就来了。

  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席卷了整个日本。

  1985年的时候,在日本外国餐饮企业还大概只有四百家。

  而到了1991年,这个数字爆涨了七倍,达到了三千二百余家。

  当时的电视节目也开始批量涌现穿插各类美食的综艺节目,甚至美食节目出现,同时也带火一批名店名厨。

  甚至连日本的麦当堡,一进入八十年代,都挣脱了整个七十年代在日本只有四十五家分店,半死不活的境况,终于在日本打开了局面。

  1990年,这家全球快餐知名企业,在日本已经扩大了将近二十倍,拥有了七百七十八家分店。

  总销售额则高达一千七百七十五亿円,平均单店销量两亿三千万円,让日本成为麦当堡全球单店羸利最高的地区。

  由此可知,日本饮食行业的空前繁荣到达了一种何等疯狂的程度。

  而六七十年代起延续至今崇尚朴素家食的日本餐饮文化,也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

  一方面接待饮食业追求豪奢与洋风化。

  另一方面家庭饮食则开始外卖化。

  就这样,日本的“一亿总中流”变成了“一亿总吃货”。

  那么毫无疑问,宁卫民在这个时间段来日本开办坛宫饭庄分店,可谓恰逢其时,正赶上餐饮消费的大风即将驾临日本的风口。

  他以宫廷菜为噱头,走奢华风,意图打造出的日本最昂贵的中餐厅。

  这正好迎合了日本人蠢蠢欲动的猎奇心理,和日益旺盛的高端餐饮消费需求。

  从供需关系上来说,目前的日本,尤其是东京、京都、大阪这样的一线城市,对于充满新鲜感的异域美食,的确是有真切需要的。

  毕竟连东基业这样的公司都有计划组织员工海外游了嘛。

  这就足以说明,日本人不差钱的年代已经开启!

  在这样的前提下,那真是什么餐饮企业都好做,赔本儿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而且尽管日本是个岛国,具有很强烈的排外性,但因为中日两国在文化交流上源远流长,

  日本人对华夏文化和历史英雄向来十分的敬重。

  譬如孔子、譬如三国英雄、譬如国父等等。

  那不用说,华夏的皇帝和西太后当然也在这些历史名人其列。

  所以日本人对于宁卫民主打宫廷菜的噱头,利用坛宫饭庄的装修摆设给宾客们讲故事,通过方方面面的细节来铺垫用餐文化氛围的这一套啊,是真扛不住啊。

  像今天一来到开业庆典现场,看到坛宫饭庄居然是这个样子的。

  还别说谷口、香川这样的小人物了,就连住友银行的人也对华夏的宫廷菜充满了好奇心。

  要知道,越是大企业,就越免不了请客吃饭的交际,对于花费多少金钱却不是很在意。

  然而日本的高端餐饮,不是高级料亭、寿司店,就是西餐厅,实在太过单调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国潮1980,国潮1980最新章节,国潮1980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